丝路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丝路小说网 > 林安安的六零年代生活 > 32.第 32 章 林安安进首都

32.第 32 章 林安安进首都(第2页)

    本来就快成功了,这下子全完了。

    其实曹玉秋也纳闷呢,这个孩子这么有手段,咋之前那么些年就没来呢?就那么静悄悄的,让人都要把她给忘了。

    ……

    因为林安安进城这个是完全符合政策的,所以有关手续那是办理得相当的顺利。

    证明,申请,都办得特别顺利。警卫员小李办完之后,就给林常胜汇报了一声,然后就去发电报。

    这会儿电报是仅次于电话的通讯工具。时效快,收费也贵。比打电话方便,毕竟打电话过去,对方不一定在电话边上。

    这就很适合和林安安他们这样通讯不方便的地方联系。

    林长喜第二天就看到电报了。

    中午林安安来吃饭的时候,他就把电报给林安安了。

    林安安看到回信,就四个字——已办可来

    顿时笑了,“我爸那边已经办好手续了,让我直接过去就行了。”

    “这么快?”林长喜也是很意外,还以为要废一番功夫呢。

    林安安道,“符合政策,他又是个领导,能有什么难办的?”

    林长喜心里陡然有些怅然。

    原来这么简单就可以把安安接过去啊。这又显得他和朱小兰这些年做的那些事儿有多亏心了。

    他想着,如果当时就说一句安安在老家过得不好,二哥就能把人接过去了。何至于这么多年呢?

    但是让他再次选择,他难道就不会做那些事情吗?

    林长喜假设了一下,发现自己还是会那么选择。

    因为那个时候,他一心就是指望二嫂帮衬了。只能尽心尽力讨好二嫂。

    林安安可没关注他内心咋想的,知道办妥之后,她心里也规划自己去首都之前的安排了。

    该带走哪些东西,该和哪些人告别。

    去之前还要把剩下的稿子也发了。前阵子要避开秋收,就一直没发出去。而且因为第一篇稿子反响好,第二篇稿子,林安安着实花了不少心思。要和第一篇不同,又要有同样的切入点。所以修修改改的倒是一直没发。这次得发了。

    然后就是要处理的东西也要处理。

    比如自己的自行车就带不走。得卖掉,然后去首都买新的。反正她爸在那边,不差这个钱。

    在老家她都能从他手里拿到钱,难道去了首都,买东西还需要花自己的钱?

    这一桩桩的,可要早点准备起来了。

    林安安要去首都这事儿,很快就在队里传开了。

    老林家人喜气洋洋,出门就和人说这事儿。

    队里人听了也是觉得稀奇,问起咋突然要去首都,又表现得很替林安安高兴。

    孙银花道,“她爸在首都,她当然得去。难不成让我养一辈子?”

    “去了也好,我也省事儿了。”

    队里的人也觉得去了好。要不然总担心林安安哪天写文章,就把他们写报纸上面去了。

    然后好些人又往林安安家里送东西。说是给林安安带首都去吃。也给林常胜尝尝家乡的味道。

    大多是一些晒干的山珍之类的。

    不过林安安都没收。干啥给林常胜带这些东西?

    回头这人情还算她身上来呢。

    倒是朱小兰给她做的衣服,以及大伯娘给她做的鞋子,她收了。毕竟她们现在算是她这边的人了,得给这个面子。

    她收了东西,大家果然放松又开心了。

    林萍萍偷偷找林安安,“安安,你真要去首都了啊。”

    “这不明摆着吗?”

    “那你的车咋办啊?”

    林安安看傻子一样的看她,“当然是去卖掉啊,难道放家里?”

    “……”林萍萍美梦破碎,立马又转入下一个梦,“那啥,你都要去首都了,那我说对象那个事儿……”

    “这事儿等你满十八岁再说吧,还早呢。我和大伯娘说过了,我现在是不会提的。”

    林萍萍扭扭捏捏,“你说,我能不能找个首都对象啊。”主要是安安要去首都了,她就觉得可以有些梦想。

    林安安直接把她赶出去了。

    “我又不是媒婆!”

    找了个周末放假,林安安就骑车去县城投稿,顺便去百货商店找李春芳帮忙,想卖掉自行车。

    李春芳觉得很可惜,才骑了几个月呢就卖掉了。“可以寄过去吧。”

    林安安道,“就怕途中磕碰坏了。而且我去首都,手里不能没几个钱。”

    李春芳惊讶道,“你去了首都,怕没钱花?”

    林安安叹气道,“在老家还可以多要生活费,去了那边,兴许就不好要了。”

    李春芳觉得也是,一个月二十呢,去了首都估计也不会给了。然后想着首都的交通也比县城方便,不用自行车似乎也行。

    “行吧,我帮你找人问问。你这车好,又新。还不要票。肯定好卖。就是得碰着正好要女式车的。”

    其实县城的工人攒钱也能买自行车,关键是票难弄到。

    特别是急需的,那真的是只能等着。林安安这车是好车,只不过是女士的,肯定就没二八大杠的需求大。

    林安安也不着急,“能卖就卖,实在不能我就寄过去了。”

    “你放心吧,交给我,我肯定帮你办了。”李春芳这会儿自然得显示一下自己的能耐了。

    离开百货商店,林安安又去国营饭店找高小翠也说了一声自己即将离开的事儿。

    高小翠又是羡慕,又是舍不得。

    她现在真的挺喜欢林安安这个朋友的。以前是指着林安安帮忙,就想结交这么个人。可现在处着,觉得这个人身上有种让人特别安心,特别喜欢的感觉。就觉得和她处着特别好。

    “等你去坐车的时候,我让厨房给你烙肉饼带路上吃。”

    “还早着呢,就先和你说一声。临走前还想和你们吃顿饭再走。”

    “那我请,老早说要请客了,你一直没时间来。”高小翠立马道。

    林安安也没拒绝,“成啊。以后你去首都,我也请你。”

    高小翠顿时乐了。“行,我到时候要吃烤鸭!”

    林安安笑了,“没问题!”

    中午林安安又去小姑家吃饭,去首都这事儿,咋能不和小姑说呢,以后还得她配合呢。

    “可终于要去了。”林小环也是替她高兴。当然更多的是替自己高兴。

    聪明二兄弟立马捧场,“姐,听说首都特别大,特别好玩啊。以后我们能不能去玩啊?”

    林安安板着脸道,“得看表现,调皮捣蛋的可不行。”

    两兄弟立马表现得很老实。

    刘建设也高兴道,“安安,你去了那边,要是有啥事儿就和你姑写信。家里能帮就帮。要是想吃家乡的啥东西,你也开口。”

    “那自然不和你们客气的。我还指着以后我在首都被人欺负,找我小姑帮我撑腰呢。小姑是吧。”

    林小环自然知道她的意思了,强笑道,“那是自然的。不过你去了首都,只怕也没人敢欺负你。你爸可在那边呢。”

    林安安道,“那谁说得准呢。还是家乡的人靠得住啊。毕竟处了这么多年呢。我还是比较信任小姑啊。”

    刘建设就很赞同她这个话,“那是自然的。首都对你来说毕竟是个新地方,老家再咋样也是你的家乡。以后可不能忘了这边啊。”

    他还指着林安安以后出息了,也能带一把他们呢。

    林安安自然表示自己不会忘掉老家的。

    一顿饭自然吃得开开心心,完事儿之后林安安又是大包小包的。刘建设还让林小环去供销社买一些存放时间长的糕点,让林安安到时候带路上吃。

    林安安道,“不着急,还早着呢。得考完试才能走。”

    “那就先备着,票也要提前准备好。还要提前和人打招呼。你姑有这个门道。”刘建设这会儿十二分的热情。

    可能是因为林安安要走了,林小环这次可算是真心笑出来了,“就是,都备着。”

    林安安对两人这态度还是很受用的。心里就感慨,人还是要有出息。人出息了,就不缺‘爱’。

    ……

    不要票的自行车还是好卖。

    特别是临近年底,结婚的多。双职工家庭,有条件的人家就想买辆自行车了。知道林安安这车虽然比新车贵,但是不要票。算下来反而还省下了二十块钱了。

    这大的便宜,自然有人买。

    李春芳一放出话没几天,就有人想买了。

    林安安周末去县城的时候,知道这消息,都觉得快。

    不过也只能先给人看车,车子倒是暂时还没法交付。她得等放假了才能把车送到县城来。要不然上学骑什么?

    她这条件苛刻,但是人家看了车之后,竟然就拍板要买了。

    因为林安安这车实在是用得少,还没经历过什么风吹雨打。车也没修过。品相还是保存得挺好的。

    当即就要给定金定下来。反正中间还有一个在百货商店的李春芳做担保,也不怕人跑了。

    林安安爽快的就答应了。晚上回来和老林家人也提了一嘴。

    老林家的人知道她这车卖了。心里也不是滋味。

    家里好不容易有一辆自行车呢,竟然就要卖了。但是能咋办,本来也不是家里的。安安的便宜更别想着占了。

    孙银花道,“也好,等你去了首都能拿着这笔钱买新车了。”

    林安安道,“干啥拿这个钱买?我爸肯定要拿钱给我买一辆更好的。不止车,我还要买手表呢。”

    她之前十几年的亏欠比起来,这算啥?钱到了她手里,是不可能再拿出来的。

    听到林安安这豪言壮语,老林家人一脸无语。

    然后竟然有点儿同情林常胜了。遇着这么个会败家的,他手头那点儿钱还不知道够不够呢。

    在等待去放寒假的日子里,林安安投稿的第二篇文章也顺利的上了报纸了。

    这第二篇自然也是军属,只不过军属角色也丰富了。之前主要是以孩子的角度来写,以艰辛为主。

    这一篇则加了母亲和妻子这样的角色进去。

    比如母亲对远方儿子的思念,妻子独自支撑家庭的艰辛,对丈夫的牵挂。还有共同对这个远方的亲人的担心。比如雷雨夜里听到打雷,都会以为听到边境打炮的声音。整夜无法安睡。

    从各个角度来写军属。

    林安安的想法是,写文章首先不能千篇一律,特别是这种系列文章。第二点就是不能一直体现苦难,也得加一些暖心的情节。

    所以虽然不如第一篇带动人的情绪,但是第二篇文章的默默真情也是十分打动人的。

    这也让一些看报纸的人松了口气。觉得这样挺好的。要真是和上次一样,就觉得这个心总是提起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竖着耳朵听情歌 九九龟一 超级奶爸赘婿 从杰顿开始的奥特曼 天降三宝:虐渣妈咪超厉害 撸铁大师 我,邪神代理人 无双逍遥仙 乱世妃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