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大郎知道劝不了老娘,只得带着蒋氏跟沅姐儿去隔壁镇看二弟去了。
人都走后,余氏才坐到余老娘身边,跟她说贴心话。
“娘别哭了,哭的女儿心疼。”
瑜姐儿也心疼的爬过去抱住余老娘,小婴儿皱皱眉头的安慰她,“嬷嬷~不、不、”她想说的是阿嬷不哭,奈何话还不利索,讲不了成句的话。
余老娘欣慰的把她抱在怀里,叹气的亲了亲她的小脑袋,“还是我的瑜姐儿乖巧,不让阿嬷伤心。”
瑜姐儿暖心猴在她外祖母身上,伸着胖胖的小手去替余老娘擦脸上的眼泪。“不嘟。”她说不哭。
余老娘听出来了,顿感欣慰的抱紧了这小东西。
余氏见闺女能让老娘宽心,也是松了一口气。
钱明来时,又对着岳母说了好一通劝解的话,余老娘才舒了心。
余老娘哭了一通后,也想通了。
那种极品亲家断开了,其实是好事,她应该笑才是。
于是她擦了擦眼泪,立马收拾东西要去余二郎那里。
余氏也不去拦,就让钱明拉驴车送她去了。
瑜姐儿怕出什么事,也闹着要跟过去。
余老娘拿她没办法,只能抱着她一起过去找她二舅去了。
瑜姐儿第一次出远门,突然有点小激动。
尽管她想严肃着一张小表情,但婴儿脸上仍然显现出对于出门的兴奋脸。
余老娘再难过的心情都被她逗弄好了。
这小娃子,讨人喜欢的很,“看这小表情,知道阿嬷这是要带你出门吗?”
瑜姐儿回头笑嘻嘻的看着外祖母,啪叽一下就亲在余老娘脸上,“嬷嬷~”
她每次叫嬷嬷两字叫的最标准,还釢声釢气的,可爱的不得了。
余老娘沉闷的心情再次被她带动好,抱着她终于破涕为笑。
余氏因为有身孕不舒服,就没过去。
钱明带着岳母跟瑜姐儿到达隔壁镇后,直接敲了余二郎家的大门。
余大郎见他们过来,便带他们进去看余二郎了。
余二郎也知道老娘为了他的事操碎了心,倍感愧疚的跟老娘致歉。
余老娘哪用他道歉,她自己都得反思呢。
她愧疚的抱着二儿子一顿痛哭,嘴里说的都是对不起他,对不起喜姐儿。
余二郎抱着老娘也哭,直说自己不孝,有了媳妇忘了娘。
母子俩人哭了好一通,最后才静下来谈心。
余老娘问儿子将来打算怎么过?
余二郎摇摇头,“且先平静一段日子吧。”
余老娘有心帮再他找个好的来好好过日子,但这档口子却是不好提,只得按下,以后再说。
母子俩说通后,便没那么闹心了。
瑜姐儿觉得这件事闹成这样,余家确实也有一部分的问题。
余家人的观念就是家和万事兴。
——但凡事太过隐忍也不好。
虽说忍一时风平浪静,但这句话并不适用所有的事情。
就比如江氏这件事。
余老娘为了家和万事兴,就拿钱来摆平,也恰是因为她拿出钱来才养大了江家的胃口。
而余二郎为了孩子,这才一而再再而三的容忍江氏。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无底线的容忍,才给了给江氏一种他根本不会把我怎么样的错觉。才导致江氏越来越大胆。
所以说啊,处理事情必要时还是得快刀斩乱麻,及时止损才是正理。
否则害虫不除,隐患只会越来大。
人都说夸时夸,惩时惩。有奖有罚才能长久,不能一味的不处理事情而去息事宁人。
否则闹到最后,就会像今日这般。
余老娘跟余二郎也正是想到这点,才恼恨自己。
好在事情结束了,他们也有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往日必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余大郎更狠,他是家中长子,家里弟弟吃了亏,他可不会手软。
当天就放出消息,谁跟江家做生意的,就不用跟他余家合作了。
就连江家家里有钱的事他也都散播出去了。
那三百五十两余大郎才不会便宜他们!
老江氏不是给女儿找了下家吗?等她家的银子都败光了,看那老太婆还能风光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