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大雪霏霏,张飞抱怨道诸葛亮这么一个村夫还用得着我们这么去请?何况今天还下大雪呢!刘蜀黍耐心教导道诸葛亮可是大贤,按照儒家理论可是要摆摆架子待价而沽的;我们正好也可以通过几个“行为秀”来表诚意!哪晓得来到诸葛亮的别墅一看,诸葛亮又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诸葛亮谱子的确摆得有点大,人家刘蜀黍虽然业已过气但毕竟两次占据大州(徐州),早已天下闻名;而你不过是乡野文艺屌丝一名,就敢放刘蜀黍的鸽子!
“隆中对”无疑是《三国演义》一书中极为重要的篇章之一,然而这里却有个重大穿帮之处:刘蜀黍第一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时还向耕地的农夫询问路在何方,第二次去仅仅隔了几天就大雪纷飞,这明显季节对不上!这么低级的错误出现在《三国演义》这部文学巨著里实在颇为可惜!
书中还有一个颇让人感觉奇怪的地方。根据司马徽的叙述,诸葛亮认为徐庶等自己的四位密友才能可以为刺史或郡守,然而通观全书除了徐庶短暂地出仕了一段时间外另外三人都终生未仕!他们并非没有机会,例如刘蜀黍就曾邀请过他们入伙,但他们都婉拒了。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结论只有一个:1d762faa这三人心仪的东家是曹操,他们终生都在等候曹操的召唤!
可惜此时曹操羽翼丰满财大气粗,手下的得力谋士比比皆是,他是绝对不可能放下面子苦费心思去招揽贤才的;而这三人素来恃才傲物,估计也抹不下面子去主动找曹氏求官;而且即使是主动求官,缺乏内部引荐的他们估计也会被无情地拒之门外。
这一章节为了凸显诸葛亮的英明神武而特意着重描写了诸葛亮的“外围”,因此文中有好几首诗歌。细较起来,这些诗歌很有意思!这些诗有汉乐府,有楚辞体,还有排律和七律!《诗经》和《楚辞》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起源,一个是现实主义,一个是浪漫主义,一个是北方民歌的汇总,一个是南方诗歌的精华。
而汉乐府、排律和七律自然是秉承着《诗经》的传统,而楚辞体的出现就更好解释了——南阳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楚地,那里流传着楚辞体的民歌当然是再合理不过了!这些诗歌情趣高雅古气森森,为此章回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