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刘蜀黍也是老狐狸,他深知此时的心理,晓得面前的这位不过是借此抬抬身价,于是乎便更加卖力地表演起来,鼻涕眼泪一把一把的!这下子诸葛亮感动了(也可以说是满意了),于是乎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获得者和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获得者一拍即合,开始携手合作共同大业。
这边东吴孙权到处招兵买马,广揽人才,发展壮大。曹操做掉了袁绍开始盯上孙权,要孙权派一个儿子到自己身边来当秘书,实际上是在索要人质。孙权不能决定,便和自己的老妈、张昭、周瑜三人聚在一起秘密商议。
张昭摆事实讲道理说了一大堆,总之就是一个意思:派质子不好不派质子更不好!言外之意很明显,那就是得派质子。只有周瑜坚持认为不能派质子,不用鸟曹操,孙权的老妈也是这个意见,终于孙权决心和曹操决裂。可能有的大大会认为这张昭这老不死的可是铁杆投降派啊,在赤壁之战前就他妈想着投降曹操了!P民却不敢苟同。俗话说“知臣莫如主”,孙策临死时已经说了“内事不决问张昭”,张昭搞外交是不擅长的,你让人家参与不擅长的项目怎么能指望得出好的结果?
事实证明周瑜在大政方针上的确是有一套的。
东吴已历经三世,内政清明向心力较强;有着长江和淮河为天险;东吴战乱较少,经济较为发达;北方的世人为了躲避战乱而大批南迁到东吴,因此东吴并不缺乏劳动力和人才。周瑜正是看准了这四点,觉得完全可以和曹操分庭抗礼,所以才会一语定乾坤。由此可见周瑜对孙权是很忠诚的,因为如果他随着孙权投降曹操,对于他个人的仕途并没多少影响(甚至可能走得更远),然而孙权可就一落千丈了(投降的君主十有八九都是会被杀掉的;即使不被杀也会成为高级俘虏,长期软禁)!
过了几年,孙权攻打黄祖,大将凌操被黄祖的部将甘宁射杀,幸亏尸体被凌操的儿子凌统拼力夺回,否则那丢人就丢大了。凌操的儿子凌统当时才十五岁,P民我每每看到这里都会感到惊讶不已:这不是童子军嘛!不过转念一想P民我也释然了:那个年代可是战乱年代,灾害、苛政、兵祸、匪患都能轻易要了你的小命!古人云“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说的了可就是这个道理!在这种艰难处境下早早当兵打仗倒不失为一条出路(虽然凌
操可能不需要担心生存问题)。
孙权的弟弟孙栩被任命为丹阳太守,由于酒后鞭挞士卒而被部将谋杀。看来丹阳还真是个凶地,两任太守都死于非命,甚至还连累死了一任雄主孙策!而孙栩的夫人虽是一介女流却有勇有谋,她不仅迅速了解了事情的原委还设计杀死了另外两名隐藏在幕后的凶手,为夫报仇,保全了自身的清白。真是可赞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