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发现自己中计后当机立断,命令火速搭建三座浮桥,积极筹划追击。这个时候李典却进言道这有可能诸葛亮的计谋,不能轻进!曹操坚持自己的判断,没有采纳。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作为一位领导不仅要情商高还得智商高,不仅要从谏如流还得有主见!当然了曹操的内心实在是半信半疑,所以当关羽很戏剧性地从半路杀出后曹操再次思维短路大脑断片,以为是中了诸葛亮之计再次溃退。
实际上关羽就带了一万人马,曹操完全可以兵分两路,一路扫掉骚扰的关羽军团一路冲杀过去消灭刘备!刘蜀黍一旦被擒被杀东吴政权必将难保,历史就能彻底改写,真是可惜可叹啊!
这里还有个问题:当初刘琦奉命带着三千军马防守江夏,而如今关羽带着拦击曹操的一万兵马就是借的刘琦的,而刘琦带来迎接曹操的战船“舟船如蚁”,这明显前后矛盾啊!有的大大们会怀疑这有可能是刘琦在江夏招兵扩军,但根据上文可以得知刘琦的军队远远超过了一万,这种扩军速度未免太大了吧?还有,江夏在刘琦接手前刚刚遭受兵火,就算是扩军能扩展得这么快吗?
这个章节的穿帮还不止这一处。随后刘蜀黍命关羽统领五千兵马进驻夏口,问题是在此之前东吴方面的甘宁早已统领五千兵马一百艘战船驻防夏口了!这还不算,随后曹操计点军马,居然共计有八十三万;这就明显不对了,按照蔡瑁说的荆州九郡守军共有二十八万,加上曹操本来的五十万也不过才七十八万啊!再说前番曹仁统领的十万人马又是火攻又是水淹的,损失了大半,荆州九郡的南部四郡兵马也没有立刻归至曹操麾下(否则赤壁之战后刘蜀黍也不会大动干戈去征伐荆南四郡),所以说这个穿帮确实是穿大发了!
虽然是穿帮,但此时曹军占有绝对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刘蜀黍势单力孤,危在旦夕。在这个时候诸葛亮提议说准备去江东走一趟,挑动孙权和曹操火并,然后坐收渔翁之利。看到这里P民我再次感到奇怪:诸葛亮不是一直坚持“联吴抗曹”基本国策的嘛,现在怎么改成坐山观虎斗了?
“挑刘抗曹”可是很不现实啊,要知道此时的曹操势力极大,如果孙权单独与其抗衡多半是失败,而即使刘蜀黍趁乱占据了江东,唇亡齿寒也无法对敌曹操!刘蜀黍听了居然也无异义。更为奇怪的是诸葛亮虽然说是这么说,然而执行的却是“联吴抗曹”的旧策!
江东鲁肃借吊丧为名前来试探。这也是一种心理战,借以在不经意间套取别人的底牌。而诸葛亮是何等聪明,他立刻就猜出了鲁肃的来意,当即将计就计;而一向忠厚诚实的刘蜀黍也配合着客串了回捧哏。他对于鲁肃的问话一概推说不知,要其询问诸葛亮,借此加重诸葛亮在鲁肃心中的砝码。
本来刘蜀黍和诸葛亮是准备投靠孙权的,然而诸葛亮却故意诓骗道要去投苍梧太守,逼得鲁肃透露了己方的底牌。鲁肃也不想想苍梧太守粮少兵少,况且刘蜀黍此时还据有江夏,难道不仅要舍近求远还要放弃江夏?难道刘蜀黍是傻瓜一枚?鲁肃身为东吴之军师考虑事情如此不周全,难道这就是刘蜀黍口中“人物众多,必有远谋”的江东之真实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