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诸葛亮如期借到了东风,这大出周瑜哥哥的意料!其实可能很多大大们也会心存疑惑,认为此事太过玄乎,其实不然。诚然,隆冬时节一般都是刮西北风,然而江陵至樊口这一段属于长江中下游,依山傍水地理环境异常复杂,因此偶尔也会有些反常的小气候存在。诸葛亮神就神在他准确地预测出三日后的“小气候”!
然而就此诸葛亮又要面临一次血光之灾。周瑜一见诸葛同志如此之屌又动了杀心,连忙吩咐丁奉和徐盛两员将领各带一百兵马,一路走水路一路走旱路,务必要把诸葛亮搞死搞烂搞成过去式搞成渣渣。
周瑜其实心蛮细,为了确保诸葛亮死翘翘两员将领被安排着水陆并进,而且走陆路的全部骑马!看来周瑜为了搞死诸葛亮也是下了血本。
然而诸葛亮早就预料到了,因此早就吩咐了刘蜀黍派船来接应;他一“借到”东南风便赶紧蹿上刘蜀黍派来的船,一溜烟儿回撤了。走水路的徐盛仍不死心,他借口说“都督有请”来赚诸葛亮回去。诸葛亮当然不会上这个当,而徐盛见诸葛亮的船还没来得及升蓬(升帆),相距不远,赶忙紧追了过去。最后赵云一箭射得吓破了胆,连滚带爬逃了回去。
接着周瑜开始排兵布阵。周瑜指挥调度相当有章法,首先他要把曹操的两名卧底用死用烂用报废,于是乎他要甘宁将计就计带上蔡中和“降卒”打着曹军旗号去曹操的屯粮地放火,而毫无利用价值的蔡和则被一刀杀掉,激励士气。剩下的几路基本上是一半火攻一半接应。
周瑜火烧曹操粮仓可谓是一举切中要害,再说隆冬时节天干物燥,很适合火攻;此外周瑜还是谨慎小心,几乎每一路主攻部队其都派了相应的接应部队!当然了这些部队都属于侧攻部队,正面主攻部队还是得靠自己的四队人马。周瑜为了确保火攻成功一共布置下了五拨“火船”,足足有一百只之多!
而且为了确保黄盖等第一拨放火人员的安全,周瑜不仅布置了轻捷小船,甚至还布置了四条大船在后接应!而这边孙权派了陆逊为先锋,自己同样在后接应;而从整个战略大局上来说,孙权所带的大军也是周瑜的战略预备队!由此可见东吴的部队是很重视战略配合的,仗打得异常谨慎!
这边有个常为人忽略的细节:副都督程普同志一不用守寨二不用出战,而是留在旗舰上与周瑜一起督战指挥!两人都来督战指挥,这是不是有点怪?
其实这也是吴主孙权的无奈之举。程普是东吴资历最老的战将,虽说脑子不是很灵光然而在孙坚时代就追随着南征北战,立下无数战功;相比之下周瑜虽然足智多谋文武双全但年纪太小资历太浅(他是“三八式”,追随孙坚的长子孙策起家的),在此之前也没打过啥大仗。虽说从全局考虑此战必须用周瑜为主帅(再说周瑜也是皇亲国戚,用着放心),但为了平息“元老派”的抱怨和不满只能搞“老中青三结合”,被迫用程普为可有可无的“副都督”。
也就是说程普这位看似威风赫赫的“副都督”只是有名无实的花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