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这件事例也说明善意谎言的重要性。很多时候善意谎言是需要的而且是必要的,殊途同归,优秀人才应该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而当庞德发现关羽没有上当(其实是他义子没上当),又心生一计,对主帅于禁建议说我们赶紧去冲寨吧,这样可以解樊城之围!于禁因为生怕庞德成功而抢自己风头而没有应允,这让很多读者往往扼腕长叹!其实P民我倒认为这大可不必,要知道关羽虽然中箭养伤然而其子关平有勇有谋,此时正谨守营寨;而古代缺乏火炮等大型工程器械(就连投石车、撞车之类的都少),攻打防守严密的营寨是很难的!
而平素英明睿智的名将于禁同志此时也不知哪根神经搭错了,他再次嫉妒心爆棚,坚决不让于庞德去打。不仅如此,为了彻底阻挡庞德扬名立万的步伐,于禁甚至还把大家统统移至地势很低的山谷,而且自己统兵在前e29fe280,阻挡庞德军的去路。
可以说于禁此仗的惨败就来源于他的私心!正是由于他为了不让庞德成功从而草率转移阵地,从而导致最终的彻底倾覆!
此时正值八月秋天,阴雨连绵。于禁的大军屯驻于山谷,旁边就是波涛汹涌的襄江。由此可见于禁同志对天文和地理都是不够精通的!而不懂天文和地理,再加上私心作祟打起仗来可就危险了!
而于禁的军中并不是一个明白人都没有。督将成何就看出来了,他给于禁提建议,结果被痛骂了一顿,叫他赶紧闭嘴;成何又去跟庞德讲,结果庞德认为有理,然而并没有马上行动,而是准备第二天搬家。
这就犯了个致命错误,要知道在关键的时候往往提早一秒结局就会大不一样!这不禁让P民我想起了个著名战例:土地革命时方志敏率领的先头部队在怀玉山中了敌人埋伏,粟裕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当机立断突破重围,最后成为了开国大将(而且名次排在第一);而行动迟缓犹豫不决的方志敏、刘畴西等人则全军覆没,兵败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