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一上来就控制了军队。他命令司徒高柔和太仆王观控制了“北部战区”,这下子底气就足了!高柔和王观都是“正国级高干”,司马懿能轻易指挥他们说明那个时候的他是很得人心的!而且随后司马懿又带领一班“旧官”前往太后那里告状,由此可见其在政治上十分成熟,知道抢占了军事上的高地后就必须立刻抢占舆论上的高地!
接下来司马懿又拉了两位高官一同写表,告知小皇帝自己在做什么。而他自己则引兵守住武库(也就是军械库),而他的小儿子司马昭则引兵出城屯于洛河之侧,守住浮桥。这下子在都城大局已定。
在这里还有个很有意思的小细节:当司马懿造反的消息传到曹爽府邸时,守门将潘举率领数十弓弩手登楼射击,竟然使得司马懿的大军不得通过!P民我一开始看着觉得很是酸爽,后来仔细一想不对呀,你区区几十号人又不是据守险要,能挡住司马懿的大军?这似乎是本章回的一处穿帮。
而这处细节里又隐藏着一处小细节:守门将潘举正领着人在门楼上放箭呢,偏将孙谦在后面放话了。他放的是什么话呢?他叫潘举别射了,太傅(司马懿)此行是在为国家大事出力;一连劝了三次,潘举也就就坡下驴。这到底说明了什么?
很简单,说明了曹爽很不得人心,连他自己卫士都和他不一条心!
即使如此,曹爽作作为皇亲国戚托孤大臣早已树大根深,因此还是有一些“死党”的。司马鲁芝、参军辛敞和大司农“智囊”桓范就是其中之一。尤其是桓范,其定位高、谋略深、、人脉广(连洛阳城的把门将司蕃都是其老下属,不敢违逆),他的出逃让司马懿大为震惊。还是蒋济看得透彻,他就说了:别担心,曹爽此人极蠢,他一定不会听从“智囊”的正确意见的!
蒋济的眼光无疑是极为精准的。
此时的司马懿撒了个弥天大谎。他是想借此将曹爽势力一网打尽的,然而却千方百计多次保证自己此举只是为了兵权,非为其他,甚至还不惜指洛水为誓!殿中校尉(相当于习大大的卫士长)尹大目也被司马懿派去当说客,忽悠大傻瓜曹爽。这里就有产生个小细节:这尹大目不是曹爽的好友嘛,为什么会去当这个不光彩的说客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殿中校尉尹大目与曹爽面和心不合,他的“芳心”其实是暗属司马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