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抓住时机,也发兵伐魏。但是他知道此行的难度:是啊,以前多次北伐魏军警惕性早就被拉得很高!降将夏侯霸就献策了:南安钱粮很多,我们此战得先攻取南安;此外,我们得借助羌兵,这样才能成功。由此可见夏侯霸不仅打仗很是勇猛,在智谋上也是不错的!
这羌王还是迷当。此人不愧姓“迷”,的确是位十足的财迷。当年曹丕给其钱他出兵;现在姜维给其钱,他也照出兵不误。
姜维军与徐质军交战,大败亏输。怎么办呢?夏侯霸又献策了:来日诈败,然后以伏兵“做掉”他们!夏侯霸的这条计策不能说不高明,然而姜维的见解则更胜一筹。他认为现在的魏军统帅司马昭是司马懿爱子,自幼随父东征西讨,肯定精通兵法。因此你的建议是不可行的;此前司马懿一贯喜欢断我军粮道,这次我就要利用这点将计就计!
结果徐质果然中计,兵败身亡。徐质在此役错误着实不小:他得到的任务是断蜀军粮道,然而他擅违将令,在偷袭蜀军运粮队得手后居然分兵一半追击而去。如果此时此刻他全力护送粮草回营应该是没事的;或者全力追击蜀军,恐怕败得也不会那么惨。
夏侯霸充分利用了徐质军的这次大败。他命令部下都换上缴获的魏军军服,打着魏军旗号大摇大摆进了魏军大营。廖化和姜维也都各率一军前来助战,这下子司马昭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好勒兵上铁笼山据守。
这里就暗藏了个小细节:夏侯霸的“李代桃僵”未免也太容易了吧?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P民我一直认为这说明了司马昭治军不严,至少是在那场战役中治军不严,疏于防备!
郭淮听说统帅司马昭被困铁笼山这么个缺水的山头很是焦急(其实这时铁笼山自喷泉大爆发,已经不缺水了),准备率军来救;而陈泰则无疑看得更远。他说羌兵已经到了,如果我们现在去救援司马昭,羌兵必定偷袭我之后方,到时候我们腹背受敌势必非常被动;我们应该先想办法搞掉羌兵,然后再救司马昭!陈泰的看法无疑是很正确的。
郭淮同意了;于是乎陈泰便率领五千兵前去诈降。陈泰的这种行为是很危险的,要知道就是依据现代《战争法》,这种行为属于“间谍行为”,是可以当场处决的!羌兵勇猛有余智谋不足,轻信了陈泰的诈降并于当夜偷袭魏军大营,结果遭受惨败,先锋自杀,羌王也被俘。此时郭淮表现出了极高的政治智慧,他没有趁机除掉羌王迷当,而是好言抚慰,并说服迷当和自己去合击姜维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