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雁塔凌风(第2页)
从易州到京都两百余里路程,为天、玉儿晓行夜宿,第三日傍晚,来到一处地方,为天在马车之上,放眼望去,但见前方官路左侧,一座山峰突起,山色秀丽,直插云霄,山上松柏掩映间,隐隐有一座庙宇,庙宇之间,更有一座高塔,为天奇道:“此等平坦之地,竟有此秀丽山峰,山峰入云,更有高塔耸入云中,足可鸟瞰数十里景物。”为天问车夫道:“兄台。此为何地?距京都还有三十里,此地名曰三十里铺,此山乃大雁峰,山顶那高塔名曰洪雁塔。”玉儿闻言,喜道:“太好了,此地距京都不远,吾等加紧赶路,今夜就进了城,找一家好的客栈住下来,以解这几日的劳乏,找一家上好的酒馆,让为天哥喝个痛快。”车夫道:“此时即便快马加鞭,到的朝阳门外,估摸城门也已经关了,到时城门紧闭,没个落脚之处,倒不如在此歇脚。”玉儿道:“此地附近可有客栈?”车夫道:“此地前行数里,有多家客栈,皆为天黑入不了城的客人而设,吃住两便,公子、姑娘尽可放心。”为天曰:“今夜吾等不住客栈,就到这大雁峰上寺内求住一晚,正好登上这洪雁塔顶,远观京都的来龙去脉,细品其风水格局,此皆天意也。”</p>
于是二人在山下下了马车,将车子找一安静之处藏好,把马儿卸下来,牵马上山,上得山来,虽近傍晚,寺门犹未关,只虚掩着,为天敲敲门,并无人应,于是推门而入,进的寺来,寺并不大,寺门正对一间殿内,安坐着一尊佛像,佛前三支清香,香烟袅袅,佛前蒲团之上,一位老僧,慈眉善目,神态安详,正打坐念经。为天、玉儿不便打扰,就在佛前这蒲团之上,跪了下来,双手合十,拜了三拜,然后默默许着愿。良久,老僧睁开眼,向为天、玉儿转过头来,为天道:“大师打扰了,吾等路过此地,自知天黑进不了城,欲在此借宿一晚,不知可否行个方便?”老僧道:“既到敝寺,便是有缘之人,公子可自便,一会儿吾让小僧端些斋饭来,汝等将就用些。”为天曰:“如此打搅了。大师,吾还有一个请求,望大师应允。”老僧道:“公子但讲无妨。”为天曰:“吾与玉儿欲登上这寺内宝塔,一览这京都之来龙去脉,细观京都风水格局,未知可否?”老僧道:“不是吾不应允汝,此塔不但高,里面更为实心,无人上得去。”为天曰:“这个不难,吾等自有手段。”于是几人来到园中,转到宝塔之下。但见此塔高过百尺,共十三层,八角飞檐,直耸入云,神来之笔也。为天牵手玉儿,二人心意相通,轻喊一声:“起”,二人如鸟儿展翅,飞天而起,老僧向上看去,二人已在第七层飞檐之上,老僧惊诧不已,嘴巴张开合不拢,耳闻又一声:“起”,为天、玉儿已飞上塔顶,塔顶寒风阵阵,二人衣袂飘飘,老僧叹曰:“真神人也。”</p>
天未全黑,一轮新月,挂在天边,为天怀抱玉儿,手搭凉棚,向京都方向看去。叹曰:“正应南宋朱熹所言:骥都正天地间好个大风水!山脉从云中发来,前面黄河环绕,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嵩山为前案,淮南诸山为第二重案,江南五岭诸山为第三重案。古今建都之地,皆莫过于骥都。”远观之下,京都左抱沧海浩瀚之水,右拥太行峻山崇岭,前有中原沃野千里,堪作无限宽广之明堂,外控沙漠,龙脉之气,贯于天边。格局放大而观,艮方山海关,震位渤海湾,巽方诸岛,又形成一道天然屏障,远远来护。此格局之大,令人叹为观止,世间之风水格局,以斯为最。若非遵师傅教诲,走千山,过万水,焉有今日开阔之眼界。这几年的辛劳,一时在清风之下,皆化为乌有。</p>♂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丝♂路♂文♂学♂网*♂www.su♂ns♂il♂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