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现在的位子,就相当于一个中间人,他既熟悉王猛,又熟悉氐贵,而且和两方都共事许久,也许知道怎样才能将矛盾缓和。
李威和王猛忙了几个月,终于一切忙完,在家好好休息了一个月,却突然被苻坚叫进宫中,心中有些纳闷。
见到苻坚,李威叩首道:“臣拜见陛下,不知陛下宣微臣进宫,所为何事?”
苻坚笑道:“舅舅请起,此间又无外人,就不要行此大礼了。”
李威道:“臣不敢,君臣之别,犹如天地,岂可稍有不敬。”
可等他话刚说完,却突然想起了苟氏,不禁生出些愧疚之意。
苻坚闻言,却是心喜的,臣子对天子尊敬,这样才能显得出他的尊贵。
苻坚道:“这次宣舅舅前来,乃是有一事想让舅舅出出主意。”
李威道:“哦?请陛下明示。”
苻坚道:“还是为了景略,如今朝中虽没人再明目张胆的敌对他,但他所举官吏,却在各处受到排挤。明显就是朝中有人在暗中做手脚,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可如何是好?”
李威闻言,感到十分吃惊,怎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人会对王猛下手。
李威问道:“陛下何出此言?”
苻坚也不多说,转身把案几上自己整理的那些奏章拿给李威看。
李威满脸疑惑的接过奏章,当他翻开第一本的时候,他的脸色已经变了,这人是自己和王猛选的优良第一,当时考核的时候各项最佳,怎么到了现在却成了个庸吏。
李威连忙将剩下的奏章都翻看了一遍,发现不仅有弹劾新任官员无能的,还有新任官吏诉苦的。李威似乎已经感觉到了问题所在,到底还是王猛不被人所接受。
可是那些人也不能就以这样的手段来对付王猛啊,这些寒门子弟和王猛并没有什么关联,不过是才能出众,被选为贤良,为国家出力。他们很可能以后就是大秦的栋梁,而那些朝贵们正在毁坏大秦的根基。
李威捧着奏章叩首道:“陛下,臣以性命担保,这些新任官员,都是有实才实干之人,绝不是如他们所说的景略门徒。”
苻坚看到李威那紧张认真的样子,笑道:“这个朕自然知道,那些考核材料朕也看过,要作假并不是易事,何况还有舅舅在场,自是真实无虚。”说着将李威扶起。
苻坚又道:“舅舅可有什么计策让那些朝贵们消停些?”
李威冥想一会儿,说道:“不如顺了他们的意,将景略派出外任,不掌国事。”
苻坚道:“嗯?这样岂不寒了景略的心?”
李威道:“其实不然,陛下可以让景略管理咸阳,且授以特权,使之可以先斩后奏。咸阳与长安相邻,位同京兆,豪族不少,若景略能将咸阳治好,陛下再下诏召回,到时便可堵了悠悠众口。”
苻坚道:“舅舅是说景略以前升的太快?”
李威道:“景略初次为官,便拜为中书侍郎,掌管机密,任谁都会有些不服。若是真能证明景略有才干,当朝贵旧再说什么,也就显得无根无据了。”
苻坚又道:“之前抗旱,景略不是已经证明了自己了吗?”
李威道:“陛下虽知景略有功,但群臣只以为是陛下之德,上令下达,景略所做之事,在他们眼中就算不得什么了。现在让景略独当一面,做出的成绩才更能让人信服。”
苻坚道:“还是舅舅考虑得周到,那便让景略再受些苦吧。”
李威道:“陛下心中既已有了决定,那微臣便告退了。”
见苻坚点点头,李威转身退了出去。
没过多久,王猛府上。
一个宦官拿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天王,诏曰:中书侍郎、尚书左丞王猛,才理经纶,殊堪大任。今咸阳郡,地临京兆,而治安混乱,百姓不安。其任卿为咸阳内史……”
王猛接过圣旨,站起来对那宦官说道:“陛下可还有什么交代吗?”
那宦官道:“王大人不说,小人还差点忘了,陛下特意交代,若遇极恶之人,王大人可先斩后奏,勿须担忧。”
王猛闻言,笑道:“多谢相告。请回复陛下,臣定不负陛下所托,将咸阳治理好。”
等到将那宦官送走之后,王猛回到家里,对李化道:“师兄,咱们又要到咸阳走一趟了。”
李化吃惊道:“难道师弟又被人诬陷,贬官咸阳?”
王猛笑道:“近来我名声太盛,引得朝臣不满,他们虽然明里不说,但暗地里没少使阴招。这次去咸阳,一来是陛下让我避避风头,二来也是让我拿出政绩来,堵住那些人的嘴。”
李化道:“果真如此吗?”
王猛道:“应该所差不多,不然陛下也不会准我先斩后奏了。”
李化道:“但愿如此吧。”
王猛道:“师兄不用担心,若是陛下不愿用我,何必斩杀樊世,鞭挞朝贵呢。这一时离京也不是坏事,我相信,要不了多久,咱们就可以回到长安了。”
李化道:“既然师弟有此信心,为兄也就不再多说了,咱们这次到咸阳是只身前往,还是带上家眷?”
王猛似乎想起了什么,说道:“昨年上任始平,玉儿就受了些惊吓,现在休儿又小,还是就师兄和我两人前去吧。”
李化道:“何不让静姝师妹也一同前去,若有危机,也可照应一二。”
王猛笑道:“师兄说的是。”♂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丝♂路♂文♂学♂网*♂www.su♂ns♂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