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诏并没有送出皇宫,便被侍中王坦之给重新送到了司马昱的面前,不仅如此,王坦之还将遗诏当着司马昱的面给毁了。
作为臣子,做出这样的举动,可谓是大不敬了,但是在这个时候,却显得大忠,所以司马昱也并没有怪王坦之,因为他知道,王坦之之所以会这么做,只是爱惜这晋室江山。
但如今已然形势如此,司马昱心中虽喜有这样的忠臣,却也无可奈何,哀叹道:“天下,傥来之运,卿何所嫌!”
言下之意,便是天下形势已到了这个地步,运道将终,你王坦之何必对此耿耿于怀呢!
王坦之却正色道:“天下,宣、元之天下,陛下何得而专之。”
司马昱闻言,不禁叹息道:“那爱卿便可修改一下遗诏,看看如何!”
王坦之躬身为礼道:“臣遵旨。”
于是王坦之持笔改诏,将“大司马温依周公居摄故事。”与“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全部删去,然后改为:“家国事一禀大司马,如诸葛武侯、王丞相故事。”
除此之外,一无所改。
司马昱览后,说道:“便就依此颁行吧。”
说完之后,司马昱微微挥手,示意王坦之离去。
而在王坦之离去后,只过了几个时辰,司马昱便再也撑不住了,终于撒手而去,结束了这充满忧患的一生。
皇帝驾崩,朝堂震动,不知该如何处置,甚至连已立为皇太子的司马昌明,群臣都不敢奉其称帝。
这一切都只因为朝廷大权在桓温手里,一旦处置不当,惹怒了桓温,到时便真不知该如何收场了。
这时,便有人道:“此事当须大司马处分,宜立遣使臣前往姑孰,请大司马入朝主政。”
此话一出,群臣间更引起了一阵激烈的讨论,有支持的,更有反对的。
其中位居尚书仆射的王彪之正色道:“天子崩,太子当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面咨,必反为所责。”
这话的意思很明白,桓温虽然掌握着兵权,但他还是晋国的臣子,天家之事,向来就不是做臣子的应该议论的,何况处分!
而且现在太子已立,天子驾崩,自然该立太子为帝!
这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却没有敢说,现在王彪之说出来了,到时桓温要追究责任,也只有追究王彪之,至于其他人,完全可以将自己撇的干干净净。
于是朝议就此定了下来,群臣奉太子登基,承继大宝,然后传旨大赦天下。
而在太子登基之后,褚太后以为虽然新皇已立,但他却只有十岁,还不足以署理家国天下之事,于是便下令使桓温依周公居摄之故事。
但此前司马昱改过的遗诏早已发出,再过不久,便会送到桓温的手上,此时再传太后之令,不仅与前意不和,更让桓温得逞。
所以王彪之向太后进言道:“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具奉还。”
褚太后也并不傻,她能够看得出来王彪之的意思,也知道桓温绝不可能会真心辞让,只是若有大臣能与桓温对抗,那么她也就不用操这份心了。
毕竟当初桓温连登基多年,早已成人的司马弈都能废黜,司马昌明一个十岁的小孩子,在桓温眼里又算得了什么呢!
数日后,在姑孰的桓温终于收到了司马昱驾崩的消息,对此他非但不怎么悲伤,甚至有点高兴,因为他觉得司马昱一死,他即使不能受禅为帝,也可入为周公摄政。
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不日,遗诏到达,上面所书,不过是让他依诸葛武侯、王丞相故事辅政罢了。
诸葛亮尽忠辅佐刘禅,虽然得了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贤名,但是却是一辈子为臣,王导虽说辅佐元帝开创江左之基业,也不过就是为家族后世造了福荫罢了。
做臣,他现在已经是位极人臣,是天下位分最高之人,而且大晋的军权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可以说他是实际上的大晋之主,但是这一切,现在看来还是司马家给他的,他的名位只能是臣。
但桓温已经不满足于做臣,他想的是做君,但现在他缺少的却是名分,名正言顺的成为君王,而不是犯上作逆,夺来的君王。
他现在还是有所畏惧,担心北方虎视眈眈的秦国,担心当年灞上相遇,却辞他而去的王猛,现在的大秦丞相王猛!
桓温的天时已经错过,便再也不会来到,遗诏已经颁布,他便没有修改的办法了!
他最终已只能是臣,晋臣!
桓温失望至极,却也无可奈何,一日夜里,他实在有些忍不住了,便写了一封书信给桓冲,上面的意思是:“遗诏使吾依武侯、王公故事耳!王、谢处大事之际,日愤愤少怀!”
桓温已经察觉到,遗诏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其中肯定是有人从中作梗,而朝中当政之人,便只有王、谢两家,除了他们还有谁敢这么做呢!
对于王坦之、王彪之与谢安等人,桓温心中是十分愤怒的,但是现在却不敢对他们怎么样。
这倒不是因为桓温怕王、谢等人,而是他怕天下的民心向背,谢安当年隐居东山二十余年,从未出山做官,但是天下的百姓无不翘首以盼,更有“安石不出,其奈苍生何!”这样的话广为流传,若是他起兵进入建康,尽诛王、谢,那么天下的百姓还有谁会向着他呢!
而且王、谢扎根江左多年,盘根错节,要想一举诛灭,那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对此,桓温虽怒,但却不能如何,只有接受这遗诏!
江左因为司马昱的突然驾崩,而暗流涌动,天下都几乎就此大乱,但北方的大秦却显得那么和谐,那么友爱!
苻融已经到了邺城,与王猛交割完了一切事宜,王猛也踏上了回长安的路。
一路上,王猛带着家人游山玩水,赏景赋诗,好不悠闲快活。
他已愧歉家人太多,现在正好趁这个时候,好好的陪一陪家人,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但尽管他们已走得很慢了,然而一月的时间,长安城依然到了眼前,王猛终归还是要收起他的心,投入到为大秦效力上面去。
而苻坚得知王猛到了长安,便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不仅早已为他新建了一座规制更大的府邸,而且亲自前去迎接,与他携手入宫。而且在之后便下旨将王猛的官衔再加一个,使其任为都督中外诸军事!
王猛虽有车骑大将军之职,但是在没有领兵出征的时候,这就相当于是一个虚职,并没有军权,但都督中外诸军事却不一样了,这不仅是将整个大秦的军队全部交由王猛节制,更是让王猛无论在何时都有调兵之权。
王猛现在已经身任数职,而且每个官职都十分重要,现在苻坚又对他进行加官,他似乎已有点受宠若惊,不敢承受了。
于是王猛便上疏辞道:“元相之重,储傅之尊,端右事繁,京牧任大,总督戎机,出纳帝命,文武两寄,巨细并关,以伊、吕、萧、邓之贤,尚不能兼,况臣猛之无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