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第2页)
“海带、山药、萝卜都可以煨汤的。你看那边的摊子有,你去看看吧。”
老板将筒骨放在菜板上,拎着大菜刀,只听得几下“叮叮咚咚”的声音,已经把一根大骨头剁碎打包好。递到秦绿枝手上,“小妹,13元。”
秦绿枝接过,付了钱,又去别的摊位上买了根山药,这才拎着菜往家赶。张大婶还在自家屋檐下,正站在一张凳子上,往更高的绳子上挂青菜。见秦绿枝回来了,忙停下手上的事情,“绿枝,你回来了。我都听着呢,桑桑只怕还在睡,一点哭闹声也没听到。”她顿了顿,又道,“不过来了好几个人,说要买卤菜的,我就直接让过几天来。说主人家有事回乡下了。”上了年纪的人,做事有讲究,生病、出车祸这样的事,在张大婶心中都很晦气,自然也不会随便乱提。
秦绿枝客气的回道,“谢谢张大婶。”张大婶双手在围裙上随意擦拭着,走下台阶。“你都买些什么菜呀?”她好奇秦绿枝都买了些什么。知道这女娃子从小娇养,怕她不会买菜,又怕她买贵了。
秦绿枝打开袋口,张大婶看了看,“哦,大筒子骨呀。煨山药也是可以的。你记得骨头要先淖一下水,这样煨出来的汤才不腥。汤里要放几片老姜,放点醋,放点料酒,这样煮出来的汤味道鲜美,还很补人的。”张大婶怕她不会弄,又细细嘱咐了一番,秦绿枝这才拎着袋子进了门。
一回屋就把她妈的围裙找出来系上。又将骨头洗干净了,山药去皮切段。结果由于没有经常做家务事,本来刀就拿得不稳,山药去皮后又很滑,一不小心,把左手食指切破了点皮。伤口不大,但鲜血一下就涌了出来。她连“痛”都来不及喊,只是痛得流了滴眼泪出来。原来,有时候,痛也是无声的。这时候,又能喊给谁听?王大刚是别提了,从今后,山河广阔,不用再见。父亲靠不住,母亲住院,女儿还小。现在,她才是这个家的中坚。再没有撒娇服软的机会了。
从这刻起,坚强起来,秦绿枝,你可以的!她给自己打着气,将带伤的食指放在水龙头下面冲洗干净,找了块创可帖帖上,继续干活。照着张大婶教的,先烧一锅水,淖了一下骨头。将汤倒掉后,捞起骨头。重新烧一锅水,放入骨头、姜片、料酒、米醋,等水开后,最后才放入山药。盖上盖子,小火慢慢煨起。她第一次做这些事,倒颇有些成就感。只是张大婶说的时候,没有告诉她山药去皮的时候,最好戴个手套。不一时,便感觉,双手火辣辣地麻痒。她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又是吹又是抓的,最后还是抹了点罗秀芳给秦桑泡制的紫草膏,才止住了痒痛。这才更理解罗秀芳的艰辛,原来,做好每顿饭菜其实都不容易。
不一会儿秦桑醒了,这娃还好,醒了只是睁大了眼睛躺在床上,也不哭闹。秦绿枝爱怜地将她从床上抱起,看着女儿身上脏脏的,便给她重新洗漱了,换上干净的衣服。看着两娘母换下来的衣服,都堆了满满一盆子,便撒上洗衣粉,用手一件一件地搓了下,才丢到老式的棍筒洗衣机里清洗。冬天的水冷冷的,冬衣又厚重,等她洗完,感觉整个手都冰麻了。而食指受伤的地方,创可帖也湿了,便重新换了一张。做完这些,人都很累了。毕竟从来没做过什么家务活的,一下子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她自己做,才知道有多么累人。秦绿枝想起曾经看过的一篇鸡汤文,里面有一段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她跟秦桑到小院里玩了会儿,看着时间也差不多了。便进屋把冰箱里的冷饭冷菜端出来热了一下,两母女草草的解决了一顿晚饭。正好隔壁张大婶的孙子康小阳也回来了,便把女儿送过去,康小阳今年七岁,在东阳小学读一年级。虽然大了秦桑几岁,不过一向很喜欢这个小妹妹,带着秦桑在自家房前屋后,扯扯草草、捉捉小虫什么的,玩得不亦乐乎。秦绿枝见他俩玩得开心,这才回家,翻出她妈放在衣柜里的银行卡,又拣了一些罗秀芳的个人洗漱用品、换洗衣服,还有罗秀芳放在桌上的手机,一起装在双肩包里。这双肩包,还是读书时候的书包,因为是帆布的,倒很结实耐用。又找出家里那个用了很多年的,旧旧的保温桶,装上米饭汤水,提在手上,这才出了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