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西晋东都,洛阳。
琅琊王氏,素有“华夏首望”的誉称,在当地赫赫有名。其祖上王祥就是曹魏和西晋初时的重臣,封爵睢陵侯,世袭罔替。“卧冰求鲤”的典故就是出于此人。所以,王家人一直尊崇孝道,以“孝”治家。
都说王府的三公子王舒最好读书,最为勤奋,每日不到卯时,天不亮,就能听见朗朗书声从他的房间传出。这样的传言已经有一阵子了。王老爷听下人们这样说自己的这个儿子,心想一定要由自己去探个究竟,看看是否果真有此事。
这天早上,卯时未到,王老爷就起身,叫着下人,提着灯笼来到王舒的住处,远远似乎真有读书声传来,隐隐约约,走得越近,那读书声就越来越清晰。待在院子里蜿蜒转折到终于看得见屋子时,果真看到微微的灯光从他的房中透出,王老爷捻须笑了,心想:生百子不如此一子。
于是他放轻了脚步,示意下人轻点,蹑手蹑脚地轻轻走到王舒的窗沿下,那读书声雄浑有力,飒飒郎朗……
“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唉……不对呀,王老爷越听越听不明白,这是什么书啊?怎么我一点印象也没有,听不出个所以然来?待王老爷刚要走,心中生疑,于是停下脚步,偏头侧耳,想继续听个仔细……
“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金木者,生长之终始也。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
听了半晌,也终归没听出个究竟,不透露踪迹地摇摇头,怎么个样子来的,又怎么个样子回去了。
晌午之时,日上三竿,王老爷让下人熬了一些补品,端着再次来到王舒的房里,想慰劳一下这个刻苦的孩子。
“舒儿……舒儿”,王老爷一掀帘子,刚进屋就被吓了一跳,身旁下人手中的补品也顿时吓得摔碎在地上。
原来王舒正赤裸着上半身,身上扎满了银针,左手持书,右手持针,正在自己给自己扎针。
“你这是干什么?快快穿上衣服。”王老爷焦急地说道。
王舒看是父亲来了,于是放下手中的针和书,一边穿衣,一边说道“孩儿,正在研究施针之法。”
王老爷走进屋内,翻了翻案几上的书才发现全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之类的医书。
“为父听你读书: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金木者,生长之终始也。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是出自何书啊?”
“哦,那是孩儿最近研读的《皇帝内经》素问篇,出自其中的《太始天元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