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往前跟,杨延昭也不行,符昭寿也只是随后扑在墓碑前,放声哭喊了一番,柴熙云移步走至高大的陵寝前,探手摩挲着冷冷地石壁,触手生凉,直刺人心,泪水不觉簌簌落下。
令杨延昭不安的,是柴熙云始终都没有如符昭寿般放声大哭,她垂然落泪,不发一言,只是缓缓围着世宗皇帝的陵寝走了一遍又一遍,抚着墓碑上的文字伫立凝视,她在想什么,是那记忆中模糊的天伦之乐,还是这十余年寄人篱下的孤单。
良久,才听柴熙云朱唇轻启,缓缓说道“父亲,大行皇帝临终之前和女儿说了一句话,若有北定中原日,定当一壶烈酒,与您痛饮,可惜……如今国安太平,九州归顺,父皇,您可还满意。”
柴熙云知道自己父亲最放不下的是这天下,是否成就一统大业,是否国富民强,是否实现了他的抱负,敦厚如他,大概身后也没有料到,最后他的皇位竟拱手于赵氏兄弟,这个他一手拣选,一手提拔的得意爱将,忠心臣子。
赵光义有一句话说的没错,孝文皇帝这辈子就做错了这一件事,立嫡长而未禅让贤能,他为自己的儿子铺好了路,交代给了最信任的臣子,他妄想诸臣会像辅佐他一样去辅佐那个七岁的孩子,他幻想自己的儿子能用三十年实现那伟大抱负,若是太平盛世,大概也能如他所愿,可乱世之下,朝代频频更迭,富庶中原之主岂能是一个七岁稚童,若柴荣终了时能看清这点,效仿圣神皇帝郭威禅让皇位,是否柴宗训也不至于二十早殇,孤葬顺陵。
柴熙云默然想着,只觉鼻间一酸,几行泪水喷涌而出,她的身子开始发抖,却依然稳稳地扶着墓碑,符昭寿上前将她揽在怀中,轻声劝慰道“逝者已矣,先帝看到你今日一切顺遂,看到天下太平,九泉下也能瞑目。”
柴熙云呼口气,又看了看世宗的陵寝,俯身拜了三拜便吩咐诸人谒嵩陵、顺陵,最后至懿陵时,已是烈日当空。
懿陵的规制在四座陵墓中最为普通,可即使普通,宣懿皇后也是后周朝唯一有单独陵寝的皇后,圣穆柴皇后虽得郭威百般宠爱,却死于战时,彼时郭威并未称帝,也就没有陵寝修建。孝文皇帝早丧的发妻刘氏,因失散流离草草下葬,虽是追封为后,却没能入皇陵与柴荣为伴。时宣懿皇后二十六岁仙丧,孝文皇帝悲痛欲绝,停灵半载,待陵寝修建完毕方许下葬,他一生奉行节俭,却给了符皇后一个体体面面的葬礼,让她风光的来风光的去。
柴熙云对自己的母亲是没有任何记忆的,她活在父皇和姨娘的话语中,也活在哥哥们的回忆里,朝阳宫的数幅画像是孝文皇帝聊慰情思之作,她记得父皇抱她于膝上,同她讲她的母亲。
十余载,她年年来此,年年悲恸,即使没有朝夕相伴过,但母子天性使然,三跪九叩礼数过后,柴熙云便吩咐随行人候在皇陵外,符昭寿知她历来如此,回身冲着长姐陵前叩拜几次,便只留杨延昭和一二侍卫作陪。
柴熙云从食盒中摆出几碟点心,一个绿玉酒壶,两个酒盏,面上恍然露出一抹凄凉的笑意,缓言道“母亲,今年的竹叶青酿得极好,女儿给您斟一杯。”
杨延昭静静看着她躬身斟上两杯酒,先洒在陵前,自己又饮了一杯,方缓缓坐在石凳上,千言万语有些不知从何说起。
杨延昭跪上前,柴熙云才启唇道“母亲,舅舅今岁给女儿提了一门亲事,但让女儿拒了,女儿知道娘也是希望我嫁一个自己喜欢的人,您瞧瞧他,可满意吗?”柴熙云说着回身接上杨延昭的目光,只见他俯身下拜,恭敬叩首,柴熙云眸中流露出些许欣慰,大概宣懿皇后泉下有知,也会欣慰吧!
柴熙云探手虚扶了杨延昭一把,他却并未起身,只在一旁静静跪坐着,柴熙云知他一片敬畏之心,便不多阻拦,继而回身缓缓说道“母亲放心,八王兄还是很疼我,事事都为我考虑的周全,虽然新皇登基又经了一场乱,但当今官家也眷顾着女儿,姨娘更是无微不至,没有半点辜负您的嘱托,女儿也明白,她是个可怜人,也求母亲和父亲在天之灵,定要好好庇佑她无忧无痛才是,女儿一切都好,就是,有些想您了。”柴熙云灵眸轻闪间,泪水便已噙满眼眶,她略带哽咽道“其实也不总想,只是在夜深人静时,不知怎的翻个身子自个儿就落泪了。娘,您想我吗?您想哥哥吗?您说您当年怎么去的那么急啊!您连女儿百日宴都没来得及参加……”柴熙云音色哽咽泪水如泉,滑身扶住宣懿皇后的墓碑,颤声道“母亲已许久不曾如梦,若泉下有知,便到梦里来见见女儿吧!”
杨延昭见她撑了大半日,如今情绪已是激动,匆忙上前跪在其侧,扶住肩头劝道“宣懿皇后虽已仙逝多年,你都是她最记挂的女儿,莫哭了,娘娘泉下有知,也会伤心的。”柴熙云仰身靠在他怀前,右手死死抓住他的衣襟,泪声凄迷道“六郎,你不知道,我这些年的尊贵,也抵不了父母双故的痛楚。”
杨延昭环着她发抖的身子,单薄地冷冰冰地,杨延昭不觉蹙紧了双眉,切实感同身受,双眸被泪水封地模糊,他从前对圣神、孝文两位皇帝满怀崇敬,如今亲见孤坟旧冢被荒草掩映,又觉凄凉不堪,一路拜谒,更是涌起春去秋来、人生无常之慨,一生骁勇也好,流芳百世也罢,不过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人世轮回,都逃不过这最终的归宿。
杨延昭的泪洒祭给先皇,洒祭给宣懿皇后,也洒祭给风云变幻、朝代更迭的无奈,更是对怀前人饱经人世大难的心酸……
那日,他陪着柴熙云在陵前待了许久,直至落日余晖映红了西天,山间鸟雀尽归巢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