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工业区挖潜之后,萧信也没有就这么闲下来,而是再一次驱马回到了南云郡,找到了他之前的先生潘文。
随着萧家三字三女都逐渐成年,潘文现在已经闲了下来,正在琢磨着是去其他家当教书先生,还是去什么地方开个书院。
“先生之去留,吾不便妄加评断,只是还请先观此书,再做决定。”萧信很认真的递过去一本封装很精美的书籍:“这边是吾数年来潜心总结之汉书入门,若是能够作为所有大汉文士幼年入门之作,倒也能成就一番佳话。”
秦汉时期使用的字体,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篆字演化而来,已经有些接近现代的正体字了,更有现官拜尚书之位的大书法家钟繇,正在着力推动新式的楷书发展,这种字体差不多已经接近现代繁体字,没有什么辨识难度了。
让萧信凭空发明一种字体,自然是极其扯淡的事情,可是大家应该都还记得,所谓的简体字其实都包含在了楷书之中,只是以国家力量进行挑选和归纳总结,而从意义相同的字之中,选了最适合书写的一个出来,并不是凭空发明。
也就意味着,他只需要对照前世的小学语文,从现在已经发育起来的楷书之中,挑选出自己认识的那一部分,完成这一部分的归纳总结,而不是凭空搞一种字体,需要消耗的时间和精力少了很多,而且也更容易被这个时代的文士接受。
这个接受不但包括精神上,也包括了实际使用之中的问题,要是新的文字让旧式读书人认不住来,那不就是只能一个一个的培养,不能够直接转化旧文人,到时候让谁来当文武官员啊,总不能先等几十年,培养够了人才之后才举旗造反吧。
这本汉书入门,就是归纳了三千个常用的楷书字体,使用二十六个罗马字母进行注音,再加上现代标点符号之后的初级字典。
三千字其实也没多少,就算是读的稍微慢一点,也不过就是几分钟的功夫,但是潘文却翻来覆去的看了半个时辰才放到桌子上。
他很是认真地看着萧信:“没想到,汝之志向如此伟大,只是不知,这书中符号之来意,又是如何想出?”
为了不至于被当成妖怪烧掉,萧信可是费了不少的劲,通过父亲找到了无数的书籍,仔细拜读之后才有这份成果。
非要找的话,里面的所有东西都有原型,只是被他用现代知识归纳总结了一下,便于被大家所理解和接受。
谈起这本书,他的脸上忍不住浮现出一丝得意:“这三千字,乃是选自大书法家钟繇之楷书之中。”
“至于注音和断句之符号,才是从西方罗马帝国,经丝绸之路传播而来,非吾凭空捏造之物。”
“先生当知,吾从读书认字以来,便多次评论,此时之书法,虽已逐渐完善,却还有诸多不便。”
“所以在闲暇之时,便将毕生所学进行提炼,得出了这一本蒙学之书,期望有更多人能读书识字。”
“不知先生拜读之后,以为如何?”
封锁知识的传播,其实只是世家豪门的一种下意识的举动,他们虽然心里明白,这样做对他们有好处,但是真要他们说一下,到底好处在哪里,估计还真没几个人说得清,自然别人要不这么做,也就没有人会跑过去阻止。
甚至于‘让更多人读书识字’还是很多名士的理想和坚持,例如最有名的就是儒学奠基人的孔子,他毕生留下了七十二门徒,还有更多没名字的学生,就算是这个时代,也有着著名的大儒卢植在教学,还出了不少有名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