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就导致了,不能够用这玩意加工尺寸太大的工件,否则在淬火的时候就有可能直接断裂,也就意味着造不出象征欧洲中世纪的全身板甲。
好在萧信给的实在是太多了,这里的铁匠们被激发了极大地工作热情,硬是通过无数次回炉试错的方式,用小块钢片拼接出一套全覆盖式盔甲。
这种盔甲和板甲相比,覆盖到的位置防御力差不多,就连大概的重量应该也差不多,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缝隙更多一点,对关节的保护不到位。
可这已经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盔甲了,萧信又没有德国人浪费吨位的传统,他更加信奉苏联时代的信念---不追求绝对的性能优势,而是在满足基本作战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生产的成本,以求用巨大的数量优势压倒对手。
元首的动物园纸面数据再好,也顶多让现代德棍能够在限定双方人数的游戏里面维持一下优越感,真实的历史战斗上,东线被T-34-85组成的钢铁洪流所淹没,西线被M-4朗森打火机给平推,就像是照镜子的猪八戒一样,左右不是人。
其实经过无数次回炉,铁匠们已经摸索到了关节结构设计的规律,真要继续深入研究下去,倒也不是不能把关节也罩住,只是关节部位的零部件打造太困难了,继续加强会导致成本急剧攀升,防御能力的提升却并不明显,就被他放弃了。
萧信现在只关心一个问题:“这种全身甲价值几何,普通士卒的半身甲又值几何?”
王二牛连忙答道:“此种铠甲需得细心修改,使之能够贴合身体,前后一个月方可完工,价值九贯铜钱,若是普通的半身甲,则三天就可以打造一副出来,只需要三贯铜钱便可,比原来的铠甲便宜太多了。”
之前就说过了,这个时代的盔甲很贵---欧洲早期盔甲也同样坑爹贵,都是靠那些贵族骑士几代人祖传的盔甲混日子。
真正让盔甲便宜下来,还得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轧制钢板和水力锻锤的出现,才让板甲的价格变得亲民,可那时候燧发枪都出来了(好多军盲都吹水力锻锤,可是没有便宜的轧制钢板,你锤子敲烂了也敲不出那么多板甲)。
东汉末年的主流盔甲有三种,一种就是萧信家祖传的青铜鱼鳞甲,防御力和价格都是三种盔甲中最强的,基本上都是那些武将祖传下来的,草根出身的将领基本只能靠抢,找铜匠现打造的话,动不动就几个月,没等造好你就凉了。
第二种就是亲卫和精锐穿的熟铁鱼鳞甲,差不多三十贯铜钱就能买到现货,对箭矢之类锐器的防御力不错,但是遇到关刀和长矛之类的重兵器,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好在多少也能减轻一部分伤害(重伤变轻伤这种),倒也算实用。
第三种就是大部分杂兵穿的扎甲,这是一种用一片片皮甲拼起来的盔甲,黑漆漆的看起来和铁甲差不多,也能勉强防御一些轻便的弓箭,还有普通熟铁刀的砍劈,只是扛不住强弓重弩和长枪突刺,才三贯铜钱就能买到,性价比其实不错。
这个价格,就相当于大家花一样的钱,你只能买到一堆便宜的皮甲,我却能够买到钢制的环片甲,武将的盔甲也能便宜不少,综合防御力还更加的优秀,倒也能够勉强拉平一些人口和经济上的劣势,给了他一个和曹魏大军公平较量的机会。
sr="https://1.kuangxiangit.om/uploads/hapterimgsnew/998/14310/200729/1596025107-100184977-105727494.jpg" alt='拼接全甲,头盔请脑补'>
如遇断更,未更新,可到新站www.xunsilu.cc(新丝路文学网)查看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