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黎吼。”
“你好。”
“……梨好。”
“在中国,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招呼时,寒暄语的使用虽然不如日语那样严格区分,但也要注意用词,如果遇到拿不准的情况,最好不要乱用词。”
因为伊莎贝拉突然心血来潮想学习汉语,欧阳云舒便做起了她的汉语老师。
但因为欧阳不会说德语(只会简单的日常用语),所以两人的交流对话只能通过第二语言(英语或日语)进行,这对于两人的日常交往还可以,要想解释语义和进行准确的翻译就很难奏效了。
“欧阳老师,该怎么样使用寒暄语?”
伊莎贝拉管欧阳云舒叫“老师”,总感觉有点滑稽。
“汉语的寒暄语很灵活和自由,既可以接缀时间,也可以接缀人物的职业,还可以接缀对方的昵称或约定俗成的称呼。”
欧阳在小黑板上用英语写出句子结构:“寒暄语接续词一般是这种形式,时间/称呼+通用词。”
汉语并不好学,即使是以以古板和有规律而闻名的德语为母语的伊莎贝拉也觉得,汉语的语句构成实在是太奇怪了。果然是最难学的语言之一。
欧阳云舒的教学水平也不怎么样,别看她以汉语为母语,又擅长写作文,可要让她给不懂的伊莎贝拉讲明白汉语语法,还真是困难——毕竟她自己就经常逃课去网吧打战舰世界,学习成绩并不好。
她所能教授的,就是用自己漂亮的手写体和标准的读音来示范。一些对于伊莎贝拉来说很困惑的问题,对以汉语为母语的欧阳来说,都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她的问题也很难回答。
汉字的书写记忆有什么方法吗?
蛤?没什么方法啊。
这字典……该怎么用啊?
先按照读音找到页码组,再一个字一个字查。
这样太麻烦了吧,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
蛤?麻烦吗?我们中国人都是这样查字典的啊……
………
汉字不像英文,它的偏旁部首有很多,互相之间也是不完全规律的,所以完全没有什么书写规律和方法可言,若想记忆一个单字是怎么写的,只能靠死记硬背。
对于不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每一个单字都必须对应记忆一种写法,也就意味着汉字有多少单字量,他们就需要记忆多少种(伊莎贝拉欲哭无泪)。
而英文字母只有26个,记忆难度很低,相比之下,尽管中文也有组成汉字的那些共用的偏旁部首,却没有相应的字母。
可以说,组成汉字的偏旁部首是按照两个方向来排列的,而不象字母那样只按一个方向排列,所以汉字看起来很整洁。
伊莎贝拉:那我遇到不会的字就翻字典总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