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后,维多利亚公主也乘车来到了维也纳。
虽然奥地利人没什么反抗德军的意愿,但是纪律严明的德国宪兵警察仍然配了实弹,以防那些“想不开”的奥地利警察打德军的黑枪。
不过事实证明,德国人的担心是多余的,奥地利人手捧鲜花,热烈地欢迎德军的进驻,就像是庆祝自己回归故国的游子,完全没有敌对的意思。
德国的胜利就是库特·舒施尼格的失败,他试图举行全民公投,力图让奥地利人在德国与他之间做出选择,以挽救他的政府。
但是德国早就知道了这回事,维多利亚公主与亲德的大德意志拥护者——奥地利内政部长阿图尔·塞斯·英夸特取得了联系,令他取消全民公投。而当德军进入维也纳之后,又立刻将舒施尼格和数百名政府官员逮捕,送进了监狱。
之后,德国占领军在奥地利举行了全民公投,结果表示百分之99的奥地利人都赞同德奥合并。
虽然早已知道结果,可维多利亚公主还是很高兴,她在下榻的斯德佩尔德酒店门前的广场上充满骄傲地宣布:“这是我们此时此刻所共同的感受:即不管再发生什么,我们今天所宣称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将再也不会,也永远不会被任何人所分裂。”
在维多利亚公主发表这番激动人心的演说后,威廉三世签署了由他担任德国与奥地利军队总司令的法令,所有奥地利士兵必须发誓效忠于德国皇室、效忠于德意志帝国。
奥地利成为了德意志帝国的奥地利州,其作为国家的历史宣告终结。
德国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吞并了奥地利,既没有引起奥地利人的反弹,也没有遭致列强的阻止。虽然波兰、法国和意大利发出了谴责,但英国和美国选择了偏袒德国——华盛顿表示,完全理解德国试图改变欧洲版图的想法和行为。
就差明说我支持你吞并奥地利了……
抗议归抗议,不过它们还是很快把各自驻奥地利大使馆改成了“驻维也纳领事馆”,奥地利最终还是不复存在,消失得干干净净。
波兰也没闲着,它有样学样,趁机向立陶宛提出了领土要求。波兰总统毕苏斯基也提出了“海间联邦”这个概念,提出波兰也需要争取对外的生存空间,那么就要兼并周围的弱邻,建立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地区强国,成为阻遏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在欧洲扩张的防波堤。
然后苏德两国都开始警惕它……
也就是在奥地利被吞并之后不到两个月,2月7日,德国与苏联在莫斯科秘密签订了『苏德关于波兰问题最后解决方法及手段的条约』(苏德波兰密约),再次重申了两国对于波兰的立场应该保持一致,即波兰应当完全消失;两国有一方遭到波兰攻击时,不准以任何形式向波兰提供支持;两国在“解决问题后”应该以寇松线为界,双方共同“维护”地区秩序。
没有了后顾之忧的维多利亚公主接下来准备解决捷克斯洛伐克了。
对于这个工业化程度很高的国家,她已经垂涎欲滴了很久。继承了奥匈帝国工业体系的捷克斯洛伐克,不仅工业自动化水平很高,质量也非常好。
斯柯达、布鲁诺都是欧洲闻名的军工企业,产能和性能都不落后于德国,对于急需大量武器装备对外扩张的德国来说,这可是连晚上睡觉都要梦见的宝贝。
当然,捷克斯洛伐克也拥有装备精良的军队,以及环绕捷克国境的、完整的防线,号称“小马其诺防线”。如果德国要以武力进犯捷克斯洛伐克,上百万装备精良又训练有素的捷克正规军、严密完善的防御体系,至少会让德国牺牲数十万士兵的性命,而这并不是维多利亚公主想看到的。
既然不想打仗,那就只能重走老路了。
从三月份开始,黑衫社又开始陆续渗透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煽动当地居民反对政府,扶植反对党和在当地的代理人。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苏台德地区和匈牙利。
严格的讲,苏台德地区并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临近德国、境内居民以讲德语的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的地区。它是一片狭长的、环绕捷克的带状区域,大概包括三个地区:
一、捷克斯洛伐克东北部,易北河与奥德河之间的苏台德山脉所在的地区;
二、捷克斯洛伐克西北部的奥雷山脉地区;
三、捷克斯洛伐克西南部的波西米亚森林地区,包括捷克斯洛伐克的波西米亚省、摩拉维亚省和西里西亚的部分地区。
在这个地区里,生活着大约350万讲德语的德意志人,他们原本是奥匈帝国的主体民族,但在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他们却降格成了少数民族,心里自然对捷克斯洛伐克很不满。只需要外界的一点儿火星,他们的不满与愤懑就能燃起冲天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