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内情的人当然也明白这都是骗人的把戏。
可是事已至此,还有谁想为李家陪葬呢?
如今已经是这种情况了。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于是绥州迅速安定下来。
接着赵德芳留下李继勋驻守绥州,然后与曹彬、潘美一道,率领十几万大军一路北上,与银州的永安军和曹纬合兵后,近二十万大军,铺天盖地的向夏州进军。
赵德芳并没有因此而大意。
他派曹纬为左路先锋,折御卿为右路先锋。
既为大军扫清障碍,又可以防备定难军的偷袭。
大军一路锋芒无人可挡。
八月初一,大宋二十万大军终于来到夏州城下。
立刻将夏州城围得水泄不通。
并且放出了李继捧,让他在城下劝降。
李继捧倒是十分卖力,只是迎接他的,却是城上的一阵箭雨。
无论他怎样劝说,城内的李家人都骂他是叛徒。
背叛了父兄,背叛了党项。
面对灰头土脸回来的李继捧,赵德芳微笑着说:“对于这些不认主的狗奴才,就没有必要再留了。”
赵德芳虽然满脸堆笑,可是话中的阴寒之意却让李继捧在大热的天也不禁打了个寒颤。
宋军并没有着急,而是在城外堆好了围墙,挖好了壕沟。
看样子是要长期围困夏州城了。
然后赵德芳又分出一半兵马,扫荡夏州境内各城镇。
众人不解,问赵德芳为何不直接攻取夏州。
要知道现在夏州城内也不过三四万老弱残兵,强攻之下,很快就可以攻破。
赵德芳面色严峻,“如今夏州城内恐怕有三十万人,每天消耗的粮食很快就会让城中粮食殆尽。夏州本来就不产粮,他们既然不降,本王就成全了他们。”
“向城中射入告示,如果三天之内不降,那就不要降了。”
众人一听,身上都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心里更是一片冰凉。
燕王这是要困死城中三十万人,一劳永逸。
赵德芳也是没有办法,西北五州有一百多万党项人,虽然之前已经计划好将他们分别安置在内地。
可是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宋朝,想要安置这么多人,谈何容易。
如果不将这些党项人迁走,那么这里就将成为西北不安定的摇篮。
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党项人必定会率先发难。
而且赵德芳没有忘记,辽国境内还有一个心腹大患李继迁。
既然夏州不愿意降,那就省了自己很多麻烦了。
三天的时间一晃就到,夏州城中悄无声息。
接下来的一个月,赵德芳派骑兵四处出击,将乡间山中的党项人都尽数赶到城镇中,开始准备大迁徙。
在这期间,李继捧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李家在西北统治了百年,在党项人的心中地位崇高无比。
李继捧说得话绝大部分人还是相信的。
其实这也救了他们的命。
那些敢于反抗的党项人,都被无情地镇压了。
此时宥州已经开城投降,整个西北只剩下夏州一座孤岛。
按照赵德芳和赵匡胤的规划,将西北五州一百万党项人迁往内地隔离安置后,再让中原无地及地少的农民迁入西北。
朝廷承诺,种田者每人可分得十亩土地,并且三年内不交赋税。
十年后土地可以归个人所有,只需缴纳相应的赋税即可。
而愿意放牧者,每人可分得三十亩上好的草场,同样三年内不交赋税。
但所产出的马匹必须按市价卖给朝廷。
由朝廷提供幼马、羊羔和牛犊,等牲畜长大产仔后归还即可。
这样的政策对于历来渴望土地的汉人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相信到时政令一出,全国的贫苦农民必会蜂拥而至。
如今只余下夏州一座孤城,已经不足以改变大局了。
赵德芳可以慢慢地看着夏州城一天一天地衰弱下去。
直到走向灭亡的那一天。
如遇断更,未更新,可到新站www.yumitxt.com(玉米小说网)查看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