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河西(大结局)
至德二载,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自立为帝,自洛阳败逃退至邺城,同时一场“睢阳之战”持续十个月之久,朝廷大败叛军,先后收复了洛阳与长安,唐朝天下最终得到保全。
然而叛乱却远远没有结束。
在安庆绪与史思明的率领下,反而愈战愈勇,朝廷数次命多镇节度使同时出兵,围攻叛军,河西一来因为有吐蕃在侧,不管是真正的还是表面上的,至少看在朝廷眼中,是个巨大的威胁,二来因为其隐瞒了实际的兵力,倒一次又一次躲过了朝廷的调拨,像是被人遗忘的世外桃源,偏居一隅,着实过了几年清净日子。
五年后。
临近黄昏,一枚纤细的身影一左一右牵着两个孩子,准时踏着落日出现在凉州城外那株合抱粗的槐木旁。
她先将不满三岁的男孩抱上石阶,再揽着六岁有余的女儿在下首坐了下来,抬眼望了望官道的尽头,那里空无一人,偶有一两辆过路的马车呼啸而过,并没有半点停留的意思,与之前将近三百个日夜如出一辙。
阿曳将马车停在不远处,倚着车辕望着三人的身影,唇角含着一抹淡淡的笑,却不知为何,眼睛莫名酸涩起来。
“娘,爹爹今日也不回来?”男孩子一双大眼睛十分有神,跟他娘亲简直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性子却沉稳,安安静静坐在石阶上,像模像样地顺着顾琳琅的目光向远处看着,不管等上多久,也没有半点不耐烦。
“谁知道呢?”顾琳琅笑着摸摸他的头,“灵儿墨儿乖乖等上一个时辰,爹爹若是不回来,咱们就回家,明日再来。”
灵儿原本正在石堆上爬上爬下玩得不亦乐乎,闻言窜过来照着傅云墨头上不轻不重地给了一下子。
“小屁孩,你还记得爹爹的模样么,就一口一个爹爹?擦擦你嘴上的哈喇子,跟凌大壮一个德性,丢不丢人!”
她虽样貌随了傅璟宁,性子却活脱脱一个十五岁之前的顾琳琅,平日里上山打鸟,下河摸鱼,蝎子养在笼子里作宠物,小蛇能直接缠在手上当镯子,半点女孩子的样子都没,顾琳琅为此头发都快愁白了,就连司音看着都一个劲儿得唉声叹气。
奈何一但她拉开架势要教训,顾峥嵘就连滚带爬地过来,一把鼻涕一把泪,什么孩子可怜,当初千辛万苦生下来……她就纳闷了,当初千辛万苦生下孩子的可是她,怎么如今倒成了孩子可怜了?
傅云墨瘪了瘪小嘴,却是敢怒不敢言,只得悻悻地擦了擦嘴角的口水,气鼓鼓地别过脸去,只盼望有朝一日爹爹能回来给他出口恶气。
顾琳琅一左一右搂着两个孩子,像是两件贴身的铠甲,即使傅璟宁不在身边,日子仿佛也不像之前那般难熬。
年关刚过,继杀害安庆绪后,史思明同样被其子史朝义所杀,叛军内讧,内部离心,屡屡被唐军所败。
十月,代宗继位,一上来便杀伐决断,几乎破釜沉舟式地调动了举国的兵力,集中火力,誓将叛军一举消灭。
河西此次自然未能幸免。
如今年关将至,尽管面上不露声色,顾琳琅的内心却是一日比一日焦灼,两个月前接到最后一封家书,叛军在昭觉寺大败,史朝义率精锐部队潜逃,傅璟宁奉旨率河西军追击。
此后的两个月内,好消息不断传来,史朝义部下不断投降,唐军最终彻底攻占洛阳,举国欢庆,可是,追踪穷寇的傅璟宁却再没了音信。
一封又一封的信函送到长安,洛阳,甚至史朝义的老窝范阳,却都是石沉大海,傅璟宁在长安的那些旧部与亲信几乎倾巢而出,只安慰顾琳琅一旦有了消息一定会第一时间送到凉州,可如今两个月过去了,没有,半点消息都没有。
“夫人,夜里天凉,还是回去吧。”阿曳揉了揉冻到麻木的双腿,无意中抬头,只觉什么冰冰凉凉的东西落到了脸上。
“下雪了,娘,下雪了!”姐弟俩同时惊呼,一骨碌跳到地上,兴奋地奔跑起来。
“今年的第一场雪,难得孩子们开心,让他们多玩一会儿吧。”顾琳琅笑着道。
阿曳应了一声,先去马车上将碳火生了起来。
突然,官道尽头,出现了豆大的一点光亮,影影绰绰,愈来愈近。
似是有什么预兆般,顾琳琅痴痴地望着那光点越来越大,像是……一辆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