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丝路小说网 > 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 对等原则

对等原则(第1页)

    ,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我们说了这么多,主要就是为了理清这个问题,那就是礼教约束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经济条件的。

    这个说到底,就是我们反复提到的,权力和义务之间的对等关系。

    参考上文明清工人罢工一样,并不是说近代之前,就没有这种东西,洋人一来大家突然学会了。相反,哪怕手工业,只要技术水平和规模达到一定程度,该发生的都会发生。

    而中国古代手工业,显然不是传统叙事上的“静止停滞”,技术上的改进从来就没停过(也包括引进的技术。鸦//片战争之前,清朝也进口洋人设备的)

    因此,如上文所说,明清时期,随着江南妇女对手工业的参与加深,和手工业本身的专业化,对工人的技术水平也越来越有要求。发展到这个时候,随便抓个妇人让她去织布,是完全不现实的。进行教育和培训,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清朝人记录说,女童五六岁就要开始学习纺织,到十四岁成年就已经是技术熟练的纺织好手。这种熟练女工,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机器的效率,也是商品竞争力的保证。

    而这种长期的职业教育,形成习惯之后,也必然会对受培训的妇女自身,产生反作用。

    此外,手工业的发展也让商业兴盛起来。和主粮、畜牧不同,纺织品需要进入市场销售,换回钱财,才能供养家庭。因此,从事纺织业的妇女,不管是独自经营,还是受雇于工坊主,都需要频繁接触外界,与商人谈判。这方面的基本知识,也是必须的。

    正文部分的资料里,说识字率的时候,就提到过这个情况。对于平民来说,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满足算账和看合同这种需求。对于妇女而言,也是一样的。

    结果就是,中下层妇女也开始不可避免地介入商业活动,很多人在纺织之余,也经营小本生意,乃至从事放贷等金融活动。在明清时期的资料里,这种情况屡见不鲜,不少妇女借此撑起整个家庭,乃至培养出优秀子弟。社会也不会指责这种情况违反礼教,相反还能获得很好的名声。

    此外,资料还显示,当时的主流织机,虽然相对于农田劳作,对体力的要求较低,但也不是没有要求的。大型织机依然需要健壮的妇人才能操作,老弱和儿童只能使用其他小型机器。

    把上述这些组合起来,就会发现,这些从事纺织业的妇人,并不止做工这么简单。这些人有固定工作、有专业技能和商业常识、有社会经验,甚至接受过一些识字、算数的基础教育。当这种人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肯定会对社会风气产生影响,乃至形成新的需求。

    比如,如果按传统观点,礼教是男性用来压制女性的工具。但实际上,明清时期的“旌表”分为两类,除了节妇,还有一类叫“义夫”,就是丧妻之后,坚守男道,义不再娶的男子。

    义夫的要求甚至比节妇还高,比如按清朝的规定,需要三十岁之前就开始守节,坚持三十年以上。但明末到清初,节妇守节年限一直是二十年。雍正时期,减少到了十五年。到清朝后期,已经继续减少到了十年乃至六年。

    而且,贫穷寡妇守节,可以得到旌表,但贫穷鳏夫“义不再娶”,却基本没有希望。因为在大众看来,无法区分他到底是没有财力再娶,还是单纯的道德坚持。所以,明清官府在旌表义夫的过程中,也总是挑选肯定有能力也有机会再娶,却坚持守节的中上层男性,导致贫穷鳏夫与此几乎无缘。

    下层男性对此当然不高兴。明朝张岱的笔记《夜航船》里,一个丧妻不再娶的看门人牢骚道:“但见街坊旌节妇,不闻街坊表义夫。可怜世风日浇薄,使君到处皆秋胡。”——秋胡是浪荡子的意思,这里是抱怨说,官府就知道旌表节妇,却不旌表义夫,导致现在世风日下。

    这个故事本身的真实性不能确认,但反映出来的,义夫对于官府性别歧视的不满,却是很真实。

    我们之前说过,礼教实际上是中下层男性提出的道德要求,但在这个问题上,义夫对于中下层男性的好处是很有限的。只能说,中国这边的文明,对于这种“对等”的追求是深入骨髓的。乃至这种按照按性别视角,已经不好解释的例子,都真实存在着。在这种近乎执念的思维方式下,哪怕实际执行很困难,也一定要提出相应的理论要求,并且找到示范典型。

    对于妇女,当然也是如此。

    研究者发现,明朝中期开始,江南很多地区,广泛出现了妇女出游的现象。妇女在闲暇、节日,大批前往山水名胜、园林寺观,乃至茶肆庙会,聚集游玩。风气之兴盛,愈演愈烈,不止上层妇女,连士女、商女乃至普通劳动妇女,都纷纷参与。(《明清江南游风述论》)

    明朝人自己就注意到了随着时间推移,风俗突然变化的问题。在南京地区、吴中地区,明朝士大夫都发现,正德、嘉靖年间,还“风气醇厚,闺门严谨”,但到了隆庆、万历之后,风气就突然变化,妇女打扮迅速艳丽起来,穿戴“拟饰娼//妓”,出入“无异男子”。

    这个过程,与棉纺织业最终成熟、江南商业快速发展,是恰好同步的。其中的关系,也比较明显了。这种衣着上的自由、出行的自由,归根结底还是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地位提升的产物。

    ,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因此,虽然一直有人试图对此进行约束,但这种现象贯穿整个明朝后期和清朝,官府对此几乎无能为力。

    这种行为对官府推崇的道德造成了冲击。官府发现,妇女出游时,经常有游手好闲的年轻人跟随,游着游着就游到树林里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瘸子都被我忽悠的站起来了 总裁的律政俏佳人 夫人有恙 久婚成殇 乔薇姬冥修 我给女神当赘婿林阳苏颜txt阅读 木叶:这个佐助不太冷 济世神医 她又见鬼了 穿成年代文里的女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