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到这儿,想送给即将毕业的和已经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几句话,后来我参加了很多毕业生的面试,也带过一些毕业生,其中有很多吃苦耐劳者,但是也有很多不行,觉得做多了多就是吃亏,其实,同学们,人只要在做事情,就是在积累,你每经历的一件事情都如一根稻草,可能某一天这就成为能拯救你生命的稻草,也许就能改变你一生的生活,人就是这样,如果你一味的在评判和计较自己工作多做少做,那你会失去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还有,在这个过程中,你留给周围人的印象将直接决定你在这公司的发展。
同学们,感谢生命吧,给你磨难的时候是在给你成长的机会,使在给你感知生命真谛的机会:)感谢每一个给你挫折和帮你成长的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这点点滴滴中,能铸造你如海的胸怀。
接着写,跟着波峰来到那家公司,好大店面:)哈哈,没想到我的职业生涯就在这好大的店面中开始,哈哈,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很幸福。
这家公司说的白一些,就是三产,这个名字我要注解一下,就是行政单位下的为自己单位谋收入的实体公司,也叫官商,因为对市场有绝对的垄断,据说光溶解机全省的都在这儿,那个时候电信运营商还没有光进铜退呢。
我们要去的是他们一个部门,因为那家公司要发展基于有线基础上的计算机类技术,因为波峰和那边的人很熟悉,面试很简单,最让我高兴得是我们二个人都留下来了,当时给的待遇是500,哈哈,早知道多要一些了,不过已经是很顺利了,第二天就找到工作:)当时唯一觉得不方便的是我们住的宾馆离上班的地方太远,每天上下班二个小时的时候,不过比起来现在我们漂在BJ的同龄人,应该说还是很幸福的。
都说BJ什么都好,就是在你还没有积累到一定时候时的生活质量不高,现在想想确实如此。
改善生活的质量是需要用物质作为基础的,同样是车,代步的工具,几万的QQ是开,几十万的X5也是开,重要的区别在于那种感觉和感受,发生了很多事情以后,我对外在的这些东西越发的不在意,觉得人生在这个世上,身体要好,平衡要把握,路一定要多走,去看看自己未曾到过的地方,走走自己不曾走过的山间小径,那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有了第一份工作,也有了工作的激情,在开始负责售后,大中午的,35度的高温,自己骑着自行车沿着环线跑,现在回头想想,真是有些怕,万一那个时候一中暑,就那么过去了,都没有人知道。
辛勤的工作换来第一个月的薪水,也换来了我们的一个决定,搬家,总不能一直住宾馆吧。
公司有宿舍,但是条件不太敢恭维,租房子吧,在公司附近。那天下午我和永光忙活一下午,终于完成了租房、搬家的过程,在这儿又想提到一件事情,就是没完没了的查暂住证,我一直试图想去了解这种制度的来源,毕竟从公民数量统计和治安的角度考虑,是有设这种制度的必要,可是没来由的因为暂住证丢失之类的问题而直接被带走吧。
看看这些善良的毕业生面孔,有做案的嫌疑吗?一朋友还因为暂住证的问题被打了,这是后话,我们慢慢讲。
入职的第二个月,我迎来了自己第一次出差,任务是和另外一家公司一起完成一个校园网的接入,到了现场我才知道工作环境是多么糟糕,因为校园新区刚完成建设,有大量的走线工作,当然这和我没关系,我只需要和我的同事-老马,现在已经忘记了他的名字,比我大很多,应该当时27了吧,完成光节点的融合和引入。
我们是坐公司的设备车过去的,到了已经傍晚,他们那边把货卸完就准备收工了,我这时候才发现另外一家公司的人员居然都住在没有竣工、没有玻璃的楼房里面,在地上有20来个凉席,我当时相当吃惊,我看着老马,不会我们要住在这儿吧。
老马告诉我,我们不住这儿。结果设备车走了,这个学校新区还没有通车,据说走到能有车的地方需要1个小时,老马说不行我们对付一宿吧。
怎么说呢,我真得不是不能吃苦,而且我特别特别的介意那种感觉,什么感觉,我说不清楚,我曾经用心理学的方法去剖析自己的灵魂,想明白自己当时是怎么样想的,是觉得自己当时和那些施工的人员有很大差异吗?
其实现在想想,大家都是在靠自己的付出来经营未来的生活,都是在靠自己的努力积攒未来,我当时没有歧视他们的想法,而是一种根本不相容的感觉。
我当时坚持要走回市内,后来老马拗不过我,就在那个夏夜,阴霾的天气,闷热的让人透不过来气,我们走了40多分钟遇到第一辆黄色的出租车,那时我第一份工作第一次出差的第一夜...刚休息,现在养成了中午休息半小时的好习惯。
这得感谢我的一位老师,严格说,我一直称他为老师,可是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我这么称呼他是逼他数典忘祖。他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对事物洞察的十分透彻,文笔很好,文锋犀利,思路敏捷。
很善于总结生活、工作中的得失,其实写这篇文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源于他,前几天,我上网搜索他的名字,结果看到了几篇他过去的文档,其中有篇
“人本碳钙生命如花”让我感触良多,认识他的这一年是我各方面全面成长的一年,他的做事方式、考虑问题的角度都成为我学习的目标和典范。
这次大病,这位老师忙前忙后,帮我联系医生、医院,在天气那么炎热的情况下到抢救室去探望我,如此种种,只能记在心底,人和人的相处是一种缘分,和他也是,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记得在HAG的那次,我向他请教问题,我说我特别喜欢在香港买一些书籍回来,因为那些书有很多独到的视角。
他说,人要学会从各方面去看问题,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看就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在这不同的效果之中反倒有了你去印证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是的,平淡心情,做好自己。
认识他以前,我很少去顾及自己的身体,因为觉得年轻,觉得身体是资本,熬夜通宵是很正常的事情,特别是这一年多来,一直想通过努力的工作去淡薄一些事情,去在这拼命中发掘属于自己的机会和空间,记得那时候还是刚刚认识他,在会议室里面聊天,他说你这样是有问题的,身体跨了,我们找谁去。
我当时没有听到心里,现在才知道身体跨了,是没有人能够为你买单的。
过去一直不能对谦谦君子有个定性,觉得那是古人造化出来的,认识这位老师,才明白什么是君子坦荡荡,不知道他是否能看到这篇文章,如果能看到,我想对他说,谢谢您,谢谢您对我的关注,谢谢您帮助我成长。
你说我这思路怎么就跳跃那么大呢,不过也好,朝花夕拾,我随时捡起身边的落花也好。
不至于遗落在记忆的长河中。还说我的第一份工作吧,那年厅里面要进行机构调整,由些领导可能要从厅里面下来,到三产,就是我们这样的企业。
很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当时应该是某个机构组织了一次和香港创业板的交流,大概意思就是促进一批企业H股上市,而我们刚从厅里面下来的领导对人员不熟悉,而且他们看来也不是什么很重要的会议,结果错点英雄谱,让我跟一个行政副总去了,而我们那位行政副总听了个开头就先走了,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