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春秋岛(第2页)
黎阳早早起身,出了房间,见到姜老汉已经又在忙碌着,容光焕发,不见老态,仿佛一夜之间就年轻了十岁。
姜老汉见到黎阳出来,招呼一声:“听说你们要去拜访那位老先生,特意起早做了些汤圆。”
“多谢老伯。”黎阳回礼,又看到姜妭从外面走了进来,手中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汤圆。
“阳弟,你起来了,快来吃些东西。”姜妭放下汤圆,拉着黎阳一起坐了下来,异常温馨。
“真好吃。”黎阳尝了一口,笑眯眯道。
姜妭又红脸,道:“好吃就多吃点吧。”
“嗯。”黎阳点了点头,心中也是感慨颇多,这样的时光对于他来说十分恰意,求之不得。
话说姜妭动不动就红脸,如果与其接触,就会知道她的内心更像女汉子,而非淑女的表现。
片刻后,二人出了门,来到了外城飞仙河旁一个渡口,划动船桨,撑起小船,逆流而上。
“姜妭姐,那位老爷爷是做什么的?”黎阳问了起来,充满着期待。
姜妭撑着船,听得黎阳说话,回忆了一下细节,道:“他是一个夫子,专门教书育人。”
“夫子?”黎阳一怔,平日里忙着修炼,一下子听到这样的词汇,倒是浮现出一个形象来。
身材中等,一身儒服,白发长须,温文儒雅。
好吧,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完全是把孔夫子代入进来了,却不知那位夫子是如何模样。
“阳弟,我们快到了。”姜妭低头说着,见黎阳抬起头来,又指着前方的岛屿。
黎阳远眺而起,只见不远处的飞仙河靠右有一座面积不大的小岛,大概两个足球场大小。
不多时,小船靠岸,姜妭将船拴好后,与黎阳一同上了岛,走了几步,便看到一块碑文,上面刻了三个大字:春秋岛。
“春秋大义,仁爱无双,好一个春秋岛!”黎阳一看,为之一振。
姜妭听闻也有些触动,却不知其故,也就无法理解黎阳话中之意。
突然间,碑文有一股耀眼白光冲天而上,将小岛的天空照亮,格外醒目。
这时,一位白袍老者瞬息而至,显然是被这边的动静给惊到了,一来就认出姜妭:“姜丫头。”
姜妭一惊,赶忙朝着白袍老者行礼:“曾老。”
白袍老者点了点头,和蔼可亲,又看向了黎阳,问了一声:“刚才是谁点燃了春秋碑圣光?”
“圣光?”姜妭一笑,道:“刚才之事阳弟见了碑文,有感而发,言论一番,碑文就冒出光来。”
“原来如此。”白袍老者听到姜妭这般说辞,不禁露出一丝惊讶之色,笑道:“敢问小友刚才如何点燃了圣光,还请不吝赐教。”
“小子只不过所说一句话而已,春秋大义,仁爱无双。”黎阳如实回答,不过还是将自己的一点理解说了出来:“所谓大义者,为国为民,在乎百姓一言一行,久而久之,风气渐成,人人有爱心,可做无双国士。”
“大善。”白袍老者躬身施礼,这番言论对他而言,大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觉悟。
虽然在黎阳和姜妭的眼中,或许是有点太过浮夸,不过明悟通理,只有白袍老者才最为明白。
一言之师,不外如是。
白袍老者立定原地,身上突然散发出一丝白芒,继而越发壮大,最后化作一团气雾轰然扩散开来,呈花朵状聚于头顶之上,很快要隐没下去。
“曾老,这可是人花?”黎阳看着白袍老者凝出的白色花朵,带着惊讶问道。
白袍老者点了点头,但对于这般年纪就能够认出此物,心中更加欣赏黎阳了。
儒道的修炼,别具一格,分修身,养性,正气,三花和朝元五个层次。
其中三花,又为人花,地花和天花。
人花可将正气凝白色花朵;地花又能在人花基础上结出玄黄果实;玄黄果实再破壳而出,形成虚空神树,便是所谓的天花。
此时白袍老者就是凝出人花,这种人对儒道的理解已经达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恐怕流云仙国也找不出几位,即便是当朝太师董傅成素有大儒之称,也没有达到这种程度。
现在唯有宗师一词方可用来形容白袍老者这样的人,谁又会想到这一座小小岛屿会隐藏着如此厉害的人物,简直骇人听闻。
“如果看得起老头子,请随我到寒舍一坐。”白袍老者摆出手势,极为恭敬。
姜妭看了一眼黎阳,不知该如何评价了。
“曾老,你为长辈,我们两个小辈又怎么担待起如此大礼。”她有些惶恐,急忙劝说。
不时还拉了一下黎阳的衣服。
黎阳也赶紧附和一句:“曾老大可不必如此。”
况且他也是想要来此了解一番能够做出汤圆究竟是何许之人,所以谦逊之理万不可费。
“小友一席之言悟通了这春秋碑文,在儒道修炼上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白袍老者一笑:“所谓达者为师,对于师恩,礼不可费也。”
这一下姜妭和黎阳也是无可奈何,如此固执之人,再这么纠缠下去恐怕要论到猴年马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