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袍老者把二人引到了茅舍,房内立有一个三耳香炉,香烟萦绕,屏风之前,有一蒲团,不远处又有九个座位,俨然是一处讲学之地。
“好雅致的地方。”黎阳置身其中,感觉不到丝毫铜气,让人心静气宁,不愧是儒道宗师。
姜妭对这里已经是无比了解,轻快避开白袍老者和黎阳,走了过去,便推开茅舍另外一扇门。
门后有一方池塘,不过时间已入秋,其中一片衰败的景色,尽是枯萎的荷叶。
池塘之上有一条廊道连接中央一座亭子,等到白袍老者和黎阳来到亭中,姜妭早已经坐了下来,点燃了火堆,暖了暖身体。
“姜丫头,你爷爷怎么不见过来?”白袍老者笑面说话,平易近人的态度,让人倍感亲切。
姜妭回道:“我爷爷昨夜受了点轻伤,需要在家休养几日,再者这次是阳弟特地托我过来找曾老寻问一些事情。”
“哦?”白袍老者笑了笑,目光投向黎阳,便道:“不知小友想要问些什么?”
黎阳道:“听闻曾老曾以汤圆招待过姜妭姐和其爷爷,敢问这汤圆可是您亲手所创,还是另有他人发明了此物?”
“这汤圆是我师尊在流云界居住之时弄出的一种食物。”白袍老者如实讲出来,却对此有些疑惑,问道:“小友怎的对此物感兴趣?”
“不瞒曾老,小子对其有特别的感觉。”黎阳一笑道:“今日过来,果然有缘。”
“油嘴滑舌。”姜妭白了黎阳一眼。
黎阳表示有些无奈,干脆安静下来。
“小友之言,感同身受。”白袍老者应道:“今日因其一言,使我突破瓶颈,真乃幸事。”
春秋碑也是他师父在三百年前所留下来的东西,回想起来,仿佛昨日之事,记忆犹新。
现在春秋碑圣光真意释放出来,其中的意义自然不用多说,不说白袍老者借此突破了儒道关键一个境界,更多是带出了一个重要使命。
“曾老,小子身份乃是黎武部族世子,现为仙国宗人府府主,欲用儒家思想来治理仙国。”黎阳见对方是儒道宗师,顺势而为,希望能够得到白袍老者的帮助,那就事半功倍。
原本他只是来看看这汤圆究竟是出自何人之手,说不定也能碰到个华夏之人,搞清楚为何穿越来到这个世界,不料遇到了一个儒道宗师。
如果可以说服其出仕,算是解决了一个难办的问题,只要等到朝廷同意了,一切就顺理成章。
虽说乱世当用重法,不过结合流云仙国的实际情况,王公贵族已经腐朽不堪,急需一股新鲜的力量注入进来,所以儒家思想的经世安邦显得更为重要,也因为它具有强大的包容性,配合重法,外法内儒,刚柔并济。
“原来小友还有此等显赫身份,年纪轻轻,就能出身宗人府府主,足以证明你的才能。”白袍老者笑了笑,又说:“至于你说出的事情,其实在数百年前儒家也为之准备着,只是时机一直不太成熟,如今之势正是一个好的机会。”
他还记得立下春秋碑之时,也留下了一句嘱托,春秋碑圣光显现,就是儒家兴起的征兆。
为了这一句话,白袍老者可谓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亲自立学,教养学生。
“这么说,曾老愿意出仕?”黎阳怀着激动的心情,不知道该用什么言语还表达出来。
白袍老者摇摇头:“不会。”
“真是可惜了。”黎阳叹了一声,不过虽然白袍老者不愿出仕,凭他先前那番话,也定然有了合适的人选,倒也不是太糟糕。
“小友莫要心急。”白袍老者道:“老朽虽有满腹才学,但年纪也大了,早没有年轻人的锐气,即便是出仕,也如寂灭之蝉,瞻前顾后。”
流云仙国需要的一种大刀阔斧的勇气,所以白袍老者之言也不无道理。
“受教了。”黎阳平静下来。
白袍老者笑了笑,淡然道:“老朽这数百年来最为得意之事,不是儒道突破人花的喜悦,而是收得九位得意弟子,如此一来,此生已是满足。”
“道有承者,不失为人生幸事。”黎阳点头道。
“知我者,小友也。”白袍老者无比兴奋。
钟期既遇,高山流水,虽死无悔。
也有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白袍老者或许是恭维之语,却也掩饰不了心中的那种兴奋,这就是儒家的名利之心,非道人的淡漠名利,四海为家。
黎阳一笑,没有说话。
此时无声胜有声。
姜妭听得清楚,感悟不少,却不知她刚刚认得这个弟弟还有如此骇人听闻的身份。
不过更让她羡慕的是黎阳身上那种举手投足的自信,这般年纪,堪当大任,实为不易。
“曾老,不知他们现在何处?”黎阳问道。
白袍老者回道:“一人留于飞仙城,其余八位去了九州之地游历,也是时候把他们叫回来了。”
白袍老者起身,走到一旁石桌处,拿过旁边的毛笔,又准备磨墨之时,被一个温暖手臂夺走了,不禁摇摇头,笑道:“丫头,把墨磨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