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宫内,政事堂。
皇帝李承乾(刘备),长孙无极(嬴政),房玄龄,长孙家庆,唐俭,侯君集,张亮,李道宗等人正在议事。
所议之事是关于吐蕃犯境。
唐太宗驾崩,太子李承乾继位,吐蕃以为是机会,于是想要试探,威胁大唐,从而获得更多的好处。
唐俭说道:“大唐与吐蕃彼此友好交流已经七八年,给吐蕃带去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想到竟然狼子野心,忘恩负义,趁着陛下刚登机就来犯境!”
以前与吐蕃展开文化,经济交流就是唐俭等人主导的。
七八年过去,吐蕃吸收了大唐的文化,经济也繁荣起来,综合实力强大了许多。
但这也让吐蕃掌权着警惕,因为吐蕃越来越离不开大唐,长此以往就会被大唐完全同化。
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吐蕃需要与大唐决裂,将不利于吐蕃统治的东西全不丢掉,也就是“去唐化”。
如今唐太宗去世,新皇帝继位,吐蕃以为是最好的时机。不求让大唐大败,只要让大唐知道吐蕃的强大,拿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就可以了。
“咳咳”,年迈的房玄龄已经七十出头,身体衰老了,要不是刘备(李承乾)刚登基,需要他来稳定局面,房玄龄早就想退下来了:“陛下,既然吐蕃忘恩负义,就开战,正好立威。”
刚继位的刘备确实需要立威,这次吐蕃是不错的选择。
嬴政(长孙无忌)说道:“朝廷一直提防着吐蕃,已经有一支擅长在高原作战的兵马,吐蕃来犯,正好可以灭之,将吐蕃纳入大唐版图,就像高句丽一样……”
经过一番商议,最终决定对吐蕃用兵,最好能灭掉吐蕃现在的掌权者,将吐蕃划入大唐疆域。
白起(李世绩)还在高句丽镇守,他不可能带领征伐吐蕃。
这次安排牛进达,张亮等将领带兵出征。
对于这场战争,大唐报进行了舆论导向,宣扬大唐以往对吐蕃如何好,如今吐蕃又是如何的忘恩负义,狼子野心的,一时间激起了群愤。
“狼子野心啊,一定要狠狠打!”
“我就知道吐蕃没怀好心,以前求着大唐嫁公主过去就是别有用心,还好朝廷没有答应,不然嫁过去的公主如今该如何自处?”
“哼!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依我看就应该灭掉它,就像对高句丽一样,只有将吐蕃变成大唐疆土,才能永远结束战争!”
“我这几年来往吐蕃做生意,吐蕃这些年富裕了许多,没想到养了一个白眼狼!”
“我大唐有火器,这可是神器,吐蕃这是在找死,看着吧,这次吐蕃必灭!”
“我要去从军,去打吐蕃,扬我国威!”
……
诸如此类的话多不甚数,大唐报把许多人的愤怒调动起来,这有利于对吐蕃的作战。
等战争胜利,借着报道,就可以提高百姓的自豪感,认同感。
因为与吐蕃的战事,之前女子参加科举中举的事情热度降低了很多。
上官婉儿(长乐公主),武则天,赢诗曼(南阳公主)等六个中举的女子,现在已经通过朝廷的复试,对她们安排了不同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