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里蓄满的水,已经蒸发掉一半,幸好桃家村早做了蓄水准备,不会影响插秧。 “哎!这老天爷真狠啊,一颗雨也不降!”他把卷好的烟叶塞好,点火抽起来。 “放几天不可能,我估摸着就放一天,这天旱成这样,剩下的水还要保稻米,再说,麦子灌浆需水量也不大,一天也足够了。”桃三爷喷出一口烟,叹道:“田里的秧苗再过十来天就能栽了,栽完秧苗又要忙着收麦子种红薯玉米,咱们辛苦点,今年虽旱也能保收。” 远处传来锣声,桃永盛挨家挨户的通知明天堰塘放水,让村民做好浇麦田的准备。 两个儿媳妇去河边洗衣服了,李氏喂完猪就把鸡从笼子里放出来,如今院里的菜苗已经长大些了,李氏也不再圈着它们,每天都要放出来,让它们在菜地里捉虫刨地。 李氏把这些黄荆子底端用砍刀削成矛状,方便插进泥土里。李氏背着一捆黄荆子在前面走,三宝四宝妞妞黄黄在后面跟着,路上的行人见了都笑着逗弄几句,孩子们很有礼貌的跟行人打招呼。 李氏让孩子们在地边站在,妞妞乖乖的点头,三宝和四宝到地里帮忙,可是,鉴于他们的破坏性远大于建设性,李氏一句话就制止了他们蠢蠢欲动的心。“呐,这个黄荆子用来打屁股最好了,黄荆肉可比竹条肉好吃哟。” 这一片菜地不小,李氏这一捆黄荆子只够插四季豆和豇豆苗。李氏心里盘算了一下,柴房里剩下的黄荆子插黄瓜苗也不够,就让三宝回去叫桃三爷拿竹子来搭黄瓜架。 河边菜地里的活忙完,桃三爷和李氏又回到院子,院子里的丝瓜冬瓜藤蔓也长出来了,两人一并把藤架搭了,南瓜藤就不用架子了,它们匍匐在地面,长势良好。 张氏皱眉道:“可不是,咱们村有这条小河还算幸运,那些没有河的村子,今年指不定干成啥样子了。” “大嫂,你别担心,你娘家离的远,咱们这不下雨,指不定你娘家那边有雨呢!”张氏宽慰道。 大花躺着磨盘上晒太阳,它的肚子有了轻微的鼓起,显然是怀了小猫崽。李氏特意交代不许孩子们抱着大花颠来倒去,更不许孩子们撵着大花上串下跳。 孩子们迫切的希望大花早点产下小猫崽,他们每天都眼神灼灼的盯着大花的肚子看,看的大花发毛,晒太阳的地点立即从磨盘改为房从此,孩子们只能望猫兴叹了。 这次不需要漫灌,村民们只需要把水从水渠挑到地里,用水瓢泼水即可。桃三爷一家配合默契,三个壮劳力负责挑水,李氏带着儿媳妇在麦田里泼水。 水渠里过水,大人们忙着浇灌麦田,孩子们兴奋的玩水。 水渠里的水不深,刚好淹过膝盖。三宝四宝手牵手在水渠里走着,那些湍急的水流滑过双腿,冰凉凉的,随水摆动的野草挠的双腿也痒痒的,两人不时停下了相互泼水玩,或者给水渠边的妞妞泼水。妞妞提着哥哥们的鞋子躲来躲去,笑的直喘气。 半天时间,村里的麦田都完成了浇水。桃大爷巡视了一圈,原计划放水一天,目前看来半天时间就够了,堰塘里的水还是要省着用,当即就令人把堰塘的涵洞堵上了。 忙活完的大人们收工回家,水渠里玩水的小子们穿着湿漉漉的衣服也回来了。当然,小子们免不了一顿胖揍。一是玩水本来就是不被允许的,再加上衣服湿透了会生病,这两点加一起,就出现了村东村西此起彼伏的哭喊声。 长富从屋里搬出了一条长板凳,放到院坝中间,又慢条斯理的去柴房找出一根黄荆子,用砍刀把黄荆子上的枝桠都削掉,剩下一根直直的长长的拇指粗细的棍子。 桃三爷被他们喊来了,可是救星爷爷只是搬个椅子坐下,悠闲的抽着烟杆子看热闹。三宝和四宝瘪着嘴哭起来,赶紧认错。 “躺好,一人十棍子!”长富狠声道。 三宝哭喊着从板凳上滑下来,跪着在一旁抽泣。 四宝没觉得疼,就完事了。他摸着屁股乖乖的和三宝跪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