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师如此嚣张,魏国自然有人看不下去了。此人是谁呢?就是魏国的“东部战区司令”毋丘俭同志。此人还找到个帮手,也就是其所在地寿春地区的刺史文钦。这下子文武合璧,“倒马”势力不容小觑。
两人也颇具政治才能:两人诈称太后给予密诏,要讨伐司马氏。这下子大家都心服口服,师出有名士气大振。两人有地盘(寿春地区)有兵马(总共八万雄兵),对司马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但两人还是做得不够尽善尽美:P民我一直在想,如果在此紧要关头结好东吴和西蜀,请两国其发兵“助攻”,岂不是锦上添花?
司马师这边该如何应对呢?太尉王肃则献策了: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现在淮南将士们的家眷都在中原,我们可以赶紧抚恤,并出兵断其归路,这样他们自然就崩溃了!不得不说太尉王肃的计策十分高(yin)明(du)。司马师也不是等闲之辈,当下就接纳了这个建议。但此时司马师又开始纠结了:按理说这么大的叛乱应该由自己亲自带兵去镇压的;可是现在自己病体未愈,此去多有不便。中书侍郎钟会(后来被冤杀)一番话让司马师幡然醒悟,终于决定还是自己扶病上战场。
司马师总共兵分四路:一路由新任的“东部战区司令”诸葛诞统领(这家伙后来也反叛了),去打寿春城;一路由胡遵率领,断叛军的后路;王基作为先锋,先攻取镇南之地。而司马师则亲领大军屯驻襄阳,开战前会议来讨论战略方针。会议上出现了针锋相对的两派意见:一派以光禄勋郑袤为代表,认为江、淮之卒锐气正盛,应该“缓攻”;而另一派则以监军王基为代表,认为淮南军反叛是被少数首领所裹挟,人心不稳,因此应该“速攻”。监军王基毕竟久经战阵,他的见解无疑是正确的!
同时王基还敏锐地看出了南顿是此战的兵家必争之地。毋丘俭这边也有高人,先锋葛雍也看出南顿的重要性,可惜还是慢了一步。祸不单行的是就在此时东吴的孙峻又率军来攻寿春来了!
而尚书傅假出了个主意:兖州刺史邓艾足智多谋,可以让他率军攻打乐嘉城,然后司马大人您再亲帅重兵配合,乐嘉城不难攻下。司马师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