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冲突,官府往往规定得十分细致,比如上文纸业的调解,官府就重新规定了全部24个工序的工资标准。在其他规定里,还有对于粮价变化时的调节标准、银铜兑换比例等规定。仲裁的结果达成后,会刻石立碑,宣布各方都同意遵守,永不更改。
当然,这种调解结果在实践中往往只能维持几年,就实行不下去了。然后工匠又开始闹事,官府再调解,再立一个“永不更改”的工价碑。由于这种事情整个清朝就没停过,导致“永不更改”碑到处都是,研究起来资料很充分……
如果和欧洲尤其是英国对比,这种区别就更加明显。(同时期英国出现了破坏机器的卢德运动,因此专门设立了新法律,用来处决破坏机器者)
而清朝真正的敏感点,是工匠结社。苏州官府允许各个行业成立行会,但工匠对雇主把持的行会不满意,希望成立受雇者的行会。对于这种要求,官府一直毫不犹豫地拒绝。
上文所说1700年的叫歇里,官府发现,工匠在开始之前,就筹集资金,每人出五文、十文,以供“齐行”罢工期间生计困难的人使用,最后“众匠无一不出,积少成多,以盈千万”。官府大为震惊,取缔了工匠筹钱成立的会馆。
为了让工匠接受条件,不再结社,官府甚至主动向雇主施压,要雇主掏钱,以满足工匠的要求。
这种不同文明之间的区别,也很有意思,值得大家注意。
*
(顺便说一下鸦..片战争后续,因为这个可能比较冷门。大家注意下时间,贸易利润流向,和各方态度变化。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但这时候,理论上,烟土贸易依然没有合法化,只是笼统地规定“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但和传统印象不同,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出口是增加的。上面说的棉花只是其中一类,其他清朝的传统优势产品也差不多。
英国殖民地的茶叶和生丝依然竞争不过清朝同类产品。从1846年到1856年,英国从清朝进口的茶叶和生丝几乎连年递增。茶叶从46746千磅递增到63278千磅;生丝从20270包递增到58551包。
强迫清朝开放通商口岸之后,英国对华的贸易逆差,在这段时间非但没有逆转,反而继续快速扩大:从1850年到1856年,贸易逆差从4274880磅上涨到8436072磅。而英国贩烟的盈利,还不够抵回中国出口丝绸的利润。(英国蓝皮书:《提交上议院的统计》,1857年)
英国可能是真的认为,贸易逆差是由于清朝闭关锁国,导致自己无法倾销商品。但开了关之后,甚至贩大烟之后,贸易逆差居然还能快速扩大,让英国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
思来想去,英国高层只能认为,是之前打的还不够,还得加大力度。
1856年,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天津条约》,烟土贸易完全合法化,不过理论上只能在口岸买卖。
1876年《烟台条约》,烟土贸易整体上才完全合法。
当然,鸦..片战争之后,烟土输入实际上已经失控,清朝自己在1854年都开始征收对应的厘金。不过这几个条约大体上,可以体现出整体的趋势。
在不断的军事失败后,清政府意识到无法拒绝英国的要求,选择了直接躺平共存。放开洋人烟土的同时,清朝自己也开始种土烟。土烟开始和洋烟竞争。
到1881年,波斯烟土进口已经无利可图。英国驻上海领事汇报说,印度烟土也已经从不少省份被逐出。
1882年,清朝烟土出口超过进口,成为出口国。
英国对此也试图进行挽救。1885年,英国与清朝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设置了洋烟的厘金上限,大幅降低了洋烟的销售成本。
然而这依然没什么用。
根据《海关十年报告》,从1882到1891年,洋烟进口量下降了15%左右,市值下降了35%到40%,颓势已经无法扭转。
英国人在这段时间,还在保持原有立场。
1894年的时候,李鸿章接受英国记者采访。李鸿章先说官话,说清朝希望英国能停止烟土贸易,不再毒害清朝人百姓。记者则告诉他,英国议会已经指了一个委员会来华调查,看鸦//片是否真的有害。意思是到底是否毒害,得等英国议会自己出结论。
结果李鸿章没憋住,怒气冲冲地回了句“荒谬绝伦”。过会儿反应过来了,解释说,任何人都知道,鸦//片是有害的。最后,才回到平时状态,热情赞扬英国人为使中国摆脱鸦..片所表现出来的仁慈。
能让老滑头李鸿章当场情绪失控,可以想见英国人的态度。
而清朝整体上依然在“自由贸易”,向英国大量出口烟土,伦敦和利物浦成了交易的中心。
同时,清朝也在对英国等欧美列强进行文化输出。英国人本来是喝鸦..片酊的,后来从清朝那儿学会了吸食。清朝人开的烟馆子在英国、美国等地流行开,并且逐渐从底层向上层扩散。
到1906年,清朝出口土烟的数量已经达到进口洋烟的11倍。
1906年,英国改变态度,主动提出制约鸦..片贸易。
1907年,英国与清朝签订《中英禁烟条约》,主动要求清朝禁烟,甚至同意清朝提高烟土关税,乃至允许清朝派人到印度监视拍卖与打包。
1909年,万国禁烟会在上海召开,这是第一个国际协作禁烟的尝试。
1912年,各国在海牙召开禁毒国际会议,签订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禁毒公约《海牙禁止鸦//片公约》,中英也都参加了。
不难发现,短短10年时间,英国的态度就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而禁烟也从饱受洋人敌视的行为,突然变成了文明、道德和正义的标志。
所以,大家不妨思考下,欧美语境里的文明和正义究竟是什么,道德又是什么。
更进一步,也可以思考,我们学习西方先进文明,到底是要学什么?
如果学文明、道德,他有这个东西给你学么?如果不学文明、道德,人家说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怎么办?
这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
而这件事的结尾……它其实还没结尾,因为到现在英国也无力控制。
另外,1880年代,一些经营烟土的华人来到了新大陆。由于美国那边气候不太合适,他们最终选择了在墨西哥种植,以满足新市场的需求。就这样,他们给当地带来了这个新产业——这个产业的后续影响就太出名了,不用多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