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给大秦氏家端了一大块凉粉,没说两句就急急的回家了。 李氏把凉粉一碗一碗的往饭厅里端,小馋猫们已经握着筷子等待多时了。 孩子们口味淡,凉粉上只浇一点清油,撒点熟芝麻。 连续几天冷清的饭厅,今晚终于又热闹起来,桃三爷和李氏胃口好了很多,连吃了三碗。 桃三爷说:“明天咱做烤饼,把饼子剥开,凉粉拌好夹着吃,就耐饿多了!” “我又吃完了!”三宝得意的嚷道。 三宝嘿嘿的笑着,把凉粉往嘴里拨拉。 “哎!今年各村都受灾,咱们村还好些,你们也不用担心,咱家还有些存粮,你们娘家真过不下去了,咱也能接济一下!”桃三爷说道。 张氏接着说道:“我娘家也是,紧紧巴巴也能过日子,现在都盼着明年年景好点,能多收些粮食。” “娘,我从娘家带了些核桃回来,娘家那颗核桃树今年结的核桃还行!”刘氏朝着李氏道。 “亲家也太客气了,每年都拿那么多核桃,都是能卖钱的好东西!”李氏说道。 “嗬嗬!咱做的哪叫月饼啊,纯粹是炕的馅饼!”李氏笑起来。 这一说起月饼来,孩子们又焦躁起来,恨不得马上就到中秋节,但凡是能吃好东西的节日,他们都盼的厉害。 “种了吧,他就爱吃个糍粑,不种糯米才怪!”桃三爷说道。 “今年就换二十斤吧,留十斤过年做点醪糟,客人来了也有醪糟鸡蛋招待!”桃三爷说。 孩子们都呵呵的笑,桃三爷不说话继续吃着凉粉,两盆凉粉吃完了,都撑的打嗝儿。 李氏笑着说道:“这糯米产量低,劳烦大嫂子年年都种,咱们这些懒婆子年年才能换个现成的吃,你们说是不?”众媳妇婆子齐声应和。 李氏和众人散了,都回家拿背篓去。李氏回家称了五十斤稻谷,装背篓里一口气背到王氏面前,其他人都还没来。 “你家今年换的还挺多!要做醪糟吧?”王氏问道。 王氏一边吩咐永盛帮着秤糯谷,一边说道:“我家每年都要做一大缸醪糟,几个臭小子们老偷着吃,生醪糟酒味重,永盛醉的睡了一天,老二家的永新也醉了一次,我真担心臭小子些醉成傻子了,赶紧把醪糟锁起来,嫂子我趁早提醒你一句,醪糟缸可要藏好了!” 王氏瞪了永盛一眼,说道:“咋啦?还不让奶说了,你娶了媳妇我还跟孙媳妇说,重孙子长大了,我还要给重孙子说!” 李氏乐呵道:“孙子大了,要脸面了!” 永盛脸红的跟个猴子屁股一样,转身背对着王氏说道:“奶,你再说,我可就不秤了啊!” “我听说老五家的长正也要办喜事,日子定在十月了?”王氏问道。 “哦,那正好,咱家永盛定在腊月二十二,还想着腊月里成亲的人多,碰一起忙不过来呢!”王氏笑着说道。 “我就是这个意思,到时候你可得来帮我几天!”王氏说。 这时村里几个媳妇婆子也背着稻谷来换糯谷了,永盛一个人忙不过来,王氏赶紧过去帮忙,李氏也跟其他人打过招呼,背着称好的二十五斤糯谷回家了。 “换了多少?”桃三爷问。 桃三爷点头道:“明年年景好的话,咱家也种点糯谷吧!” 刘氏正在屋檐下晒核桃,这些核桃还包着绿皮,阴干了把绿皮拔掉就可以了。孩子们围在一旁想玩核桃,刘氏不让他们抠这些绿皮,担心里面的绿汁把手染脏了,变成褐色的特别难洗。